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鲶鱼养殖生长周期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鲶鱼真是垃圾鱼吗(鲶鱼是不是不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鲶鱼真是垃圾鱼吗

大口鲶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1.鱼苗培育

当孵出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黑褐色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100~200尾。饵料以水蚤为主,开始可辅之以蛋黄浆等。在饲料充足、水温稳定(变幅不超过3℃)、水质清新的条件下,只需15~18天,鱼苗就能达到3厘米以上的长度规格,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此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大口鲶出膜2天后的仔鱼就具有相互残食的天性,故供足适口水蚤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鱼种培育

鲶鱼真是垃圾鱼吗

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厘米长的鱼苗50~100尾。经40~50天培育,全长可达10厘米以上的规格。本阶段前期的主要饵料是水蚯蚓。达5厘米的长度规格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了引诱剂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重的3~10%左右。该阶段苗种间的自相残食现象最为严重,曾观察到一尾4.7厘米长的鱼在两小时内咬死2尾、咬伤3尾、吞食了一尾3.2厘米长的鱼苗的实况。控制的措施除供足饵料外,必须经常地(一般间隔10天左右)、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其全长达10~12厘米、尾重7~8克时就可放入大池开始成鱼养殖。

3.鱼病防治技术

大口鲶的抗病力较强,尤其是在成鱼养殖中较少患病,但在苗种阶段病害则较多,细菌性疾病或细菌性、**性、寄生虫类疾病的并发症往往也会导致苗种大量死亡,因此在生产中仍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践表明,用0.3~0.4ppm的晶体敌百虫药液或用0.4~0.5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的药液遍洒能较好地防治多种寄生虫类疾病;1ppm的漂**药液全池泼洒时对细菌性鱼病有一定的疗效,用土霉素、磺胺类、**灵等做成的药饵对防治肠道病疗效显著,对某些危害特大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必须注意,由于大口鲶是无鳞鱼,用药4小时后应向鱼池大量冲水,以免造成慢**害。此外,定期向鱼池泼洒15~20ppm的生石灰水,保持鱼池及饵料台的清洁卫生等综合防病措施也要始终坚持到底。

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吗

鲶鱼不是世界上最脏的鱼。
因为有人说鲶鱼养殖环境非常恶劣,长在臭水沟里,吃的是腐烂的垃圾,是世界上最脏的鱼。乍一看,它周身无鳞,而且身体表面多黏液,看起来的确怪脏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美味摆上大众餐桌。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谭洪新教授解释,鲶鱼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浑水、肥水、脏水都能适应,但如果脏物质太多,会导致水中氨氮含量高,水环境变差,影响鲶鱼生长。
他强调,现在的鲶鱼都是人工养殖,特别是大型养殖场,通过调节水温和喂养干净的饲料来提高鲶鱼的产量。因为将鲶鱼养殖在水温适宜(20℃~25℃)且干净的水里,鲶鱼会生长得更好。
鲶鱼喜欢生长在湖泊、鱼塘的中下层,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卫生,但其耐受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水体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再经过消化、过滤、排泄等代谢过程,当摆上餐桌时已经“脱胎换骨”。就好比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施农家肥,但最终不会把这些废料留在自己身上一样。
此外,鲶鱼生长速度很快,很多人担心其在养殖过程中会使用激素催生。
谭洪新教授称,现在国家对水产饲料的监控非常严格,不可能存在激素催长的情况。再说,鲶鱼贪吃少动,长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水温高的原因,越往南方生长周期越短,有的喂养4个月就上市了,根本不需要额外使用激素催生。
什么样的鲶鱼吃起来比较放心呢?除了来源正规,还要看看鲶鱼的黏液和色泽等。国家特级中式烹调师樊荣辉介绍,鲶鱼表面的黏液有保护作用,黏液透明或半透明的比较健康,如果黏液发白,鱼肉可能有细菌滋生。还要挑选鲜活、身体完整的鱼,回家先在清水中养几天,把鱼体内可能存在的脏东西排出来。

祝你生活愉快

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鲶鱼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1.1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1.2 **: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1.3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1.4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2 池塘养殖技术 2.1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2.2 鱼种培育 2.2.1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2.2.2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1996年放养6.67%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和16.2kg。 2.2.3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2.2.4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2.3 成鱼养殖 2.3.1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2.3.2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本地塘虱养殖的成本是多少?

投饲量按鱼体重的8%—10%比例投放。

塘虱鱼,学名胡子鲶,俗称塘角鱼,因其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且味道鲜美,是广大群众喜欢的水产品之一。

一、塘虱鱼的生物学特性

塘虱鱼是一种喜*怕阳、群居底栖、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它常以水中的小鱼虾、昆虫以及其它动物的腐尸为主要饲料。但人工养殖是利用水蚯蚓、枝角类或蚕蛹、屠场的下脚料等,也可以用鱼粉、花生麸、玉米粉等配合制**工饲料进行喂养。

二、塘虱鱼的养殖

1、鱼塘要求。塘基四周必须要牢固,检查堵塞漏洞,进排水口要分设,预防雨季塘水漫顶(过基)使塘虱鱼随水而逃。

2、鱼塘消毒。鱼苗放养前,鱼塘必须彻底清除杂物、清理塘底淤泥,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或茶籽麸20公斤,或漂**5公斤兑水全塘泼洒消毒,一星期后经试水确定安全,才能放苗。

3、鱼苗投放。塘虱鱼的养殖,可分为混养与纯养两种方式。混养是指在养殖“四大家鱼”塘中,每亩混养“五指鱼”(即是每公斤200尾左右)150—200尾,平时不用专门投放饲料,每亩可收获15—25公斤塘虱鱼;纯养是利用塘基坚实,排灌方便,水深能够控制在1·5米左右,面积一般以4—6亩为宜的鱼塘,以每亩放养3厘米幼苗,10000—15000尾。放苗初期,用密网布在塘边围成一个5—8平方米的小水体,先用浅水培育10—15天,随着鱼苗长大,逐日加深水位,最后拉开网布,让其在大水面生长。

4、日常管理。鱼苗放养后,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塘虱鱼的生长情况。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投饲量按鱼体重的8%—10%比例投放,但有些群众是以是否食完进行投饲量增减,尽量做到食完不浪费。在“四防”工作上(即防暴冷暴热、防逃、防敌害、防鱼病)做到有备而战。利用池塘纯养塘虱鱼时,通过科学管理,成活率可保证在45%—55%以上,经过3—4个月的养殖,每亩可收获商品鱼350—500公斤,在种苗配套供应有保障的时候,一年还可以养殖两造。

为什么有人说鲶鱼是最脏的鱼?

很多人认为鲶鱼很脏,实则并不像网络言论中描述的那样夸张。

其一,养殖的过程中鲶鱼食用动物粪便并不能说明它就一定很脏,因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就像“种菜过程中也会使用猪粪等农家肥料”一样。

其二,有些鲶鱼可能的确生存在比较脏的水域环境中,但也不能直接说明鲶鱼就很脏。实际说来,鲶鱼生存的环境就和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类似,外界环境的好坏有时我们并不能决定,鲶鱼本身也不喜欢恶劣的环境;况且,如果水质特别恶劣,本身还会影响鲶鱼的正常繁殖和健康生长,甚至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导致鱼体出现中毒死亡的情况。相比之下,鲶鱼比其他鱼类的在某些有害物质(重金属镉)方面的抵抗程度会更强一些。

其三,网络中传播的关于“鲶鱼最脏,不能吃”的言论存在恶意夸张成分,不可全信。

怎样让鱼活的时间长一点

把周围环境弄好,水质,要放点水生植物,白天还得让他们进行光合作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