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泥螺养殖?(黄泥螺养殖基地)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泥螺养殖?
1、养殖场地根据泥螺的生长习性,养殖泥螺的场地应选择在泥沙底质、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2、养殖田建造在养殖场地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3、适时播苗用聚乙稀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放苗量以每平方米100粒左右为宜。另外,播苗前注意按每亩50克**磷*油加20公斤水配成药液喷洒土塘,以灭杀敌害生物。4、养殖管理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换水的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怎么培养绿水和硅藻水?
硅藻的生命周期比较长,所以硅藻水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倒藻。硅藻一般都具有比较弱的运动能力,所以在一天中,水体的各项指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各项指标的变化量在安全范围内。在下午太阳最强的时候,藻类的光合作用最强,此时水体的pH值会稍微升高,氨氮和**酸盐会下降,溶解氧会有所升高。此时应开增氧机搅水,防止中上层鱼虾发生气泡病。
相对绿藻来说,硅藻的净水能力比较弱,所以纯硅藻水的自动净化能力弱,比如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池塘,中后期水体是褐色或深褐色,甚至没有透明度,此时水体的自净能力远远不足,所以需要经常大量换水和排污,将残饵粪便和死藻杂质排出去一部分,以维持水体各项指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
小环藻的带面和壳面
01小环藻
1.细胞呈圆盘形,壳**点纹、线纹或肋纹,分为外围和**区。2.具多数小盘状色素体。有的也通过壳面相连成链状群体。3.小环藻有两个面,一个壳面呈圆形,上面有点纹、线纹或肋纹,一个带面为方形。小环藻细胞壁是硅质,比重大经常下沉,在取样的时候一般在池塘中下层。
小环藻的应用
1.小环藻对水质环境差异敏感,同时也是水产养殖生产中水质调控的有益藻类。
例如黄光华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小环藻物种对罗氏沼虾育苗水质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
2.梅尼小环藻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一期状幼体理想的饵料。
3.藻类生物燃料领域中,小环藻分类群具有快速繁殖速率和高的油脂含量,是一个生产生物燃料很有潜能的物种。梅尼小环藻高含量的脂肪酸,是生产生物能源的理想材料之一。
有益硅藻,可以作为调水的主要品种,大家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外源水种能够检测到这些藻都可以直接应用,用硅藻定向肥把这些藻类培养起来,如果没有就需要补充有益硅藻类,使养殖池塘的水以有益硅藻为主。
02三角褐指藻
在正常的液体培养的条件下,多是三角放射形细胞和少量的梭形细胞,这两种形态都没有硅质的细胞壁。三角放射形细胞长度约为10-18微米(两臂间垂直距离),细胞中心部分有一个细胞核,有黄褐色的色素体1-3片。梭形细胞长20微米,两臂末端较钝。
03角毛藻
1.壳面椭圆形或近圆形,有两根角毛。2.壳环面四角形,有两条明显的横纹。角毛藻属有约400个物种,可能是海洋浮游硅藻中最大的一个属。
生态条件:温度:10-40度都可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25-35度。盐度:半咸水,盐度范围2.6-35‰,最适宜22-26‰;酸碱度:范围6.4-9.5,最适宜8.0-8.9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调节水体藻类组成的时候,培育硅藻和绿藻为主的水体,一方面利用绿藻的自净能力强,另一方面利用硅藻的稳定性。这样的一塘水就是既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又比较稳定。而这种水体的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在20--30公分为宜。
04桥弯藻
单细胞壳面明显的背腹两侧,背侧凸出,腹侧平直或中部略凸出,新月形具线纹、点纹、肋纹。
05双菱藻
单细胞。壳面线形、椭圆形或卵形,有时中部缢缩。两侧缘具龙骨突,其上有管壳缝。具横肋纹,肋纹间有细线纹。带面细长形或楔形。种类多,营浮游生活。淡水、海水及半咸水均有。
06海连藻
是育苗室培养的重要藻类。海链藻含有丰富的 DHA 和 ARA,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幼体的饵料,如太平洋牡蛎、扇贝等软体动物、石斑鱼幼苗、虾、蟹幼苗类水产幼苗。
07针杆藻
大多数种类生长在淡水,少数是沿海底部生长的。细胞细长,附着在其他植物或其他物体上。壳面针形,无壳缝,只有拟壳缝,尚保留着拟中节和拟端节。色素体少。复大孢子每细胞有两个,非接合而成。细胞长线形,浮游种类为单细胞或为放射状群体。
硅藻的价值
1.硅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任何其他增氧设施无法比拟的,水体中溶解氧80-90%是来自于藻类产氧;蓝藻、绿藻光合作用时往往**在水体表面,硅藻有底栖和悬浮藻类之分,其产生的氧气充满整个水柱,所以硅藻水池塘一般是不会出现底层水缺氧问题。硅藻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能够在较少的光源下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论阳光明媚还是春雨绵绵,水体中优质藻相在白天能为养殖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晚上消耗溶氧相对也较少,没有硅藻的藻相是做不到的。
2.优质藻类是鱼、虾的优质营养源。硅藻不含藻毒素,不会损伤鱼、虾的肝胰腺。而富含大量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硅藻中的维生素及可利用氨基酸,是促进对鱼、虾生长的最好营养物质。
3.硅藻水体富营养物质利用充分,净化水质的能力极强。硅藻普遍个体大、多种硅藻具有底栖性能、新陈代谢速度快,对塘底部的富营养成份利用充分;而绿藻对中上层水体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利用。在优质藻相的水体中,不存在氨氮、**酸盐高等现象。所以说优质藻相是池塘的高效净化器。优质藻相的水体还具有pH值稳定的特点,pH值通常早晚在8.0~8.6间变化,非常利于鱼虾生长。
08园筛藻
形态特点:壳缘处具有一圈唇形突,多个,且其中有2个唇形突明显较大,称为大唇形突,其余的称为小唇形突。
09羽纹硅藻
壳面长椭圆形两边直两端圆,有的种类中部稍膨大 ,带面长形无间生带。壳上花纹肋纹甚粗大,色素体二个板状。
010星杆藻
细胞呈棒状,两端不等大,群体呈星芒状,壳纹细微,两头膨大,中间细。水库常见种类。
了解了硅藻后那我们如何培养呢?
目前市面上有成品硅藻产品,液体或者粉剂的都有。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补充藻种以维持水体中藻类种群的数量。粉剂的藻种需要用清水浸泡2--3天后再使用,而液体的藻种可以直接使用。再补充藻种的时候建议配合有益菌种一起使用,如果水体肥度不够,还要补充肥料以保证藻类有足够的营养可以生长繁殖。有益菌类的作用是把肥料中的大颗粒分解为小颗粒,以便给藻类更好的利用。
硅藻水的培育思路培养硅藻水,我的思路是不断地在池塘外用池塘水培育硅藻,这个硅藻不能采用外购硅藻种,而是从附近水体接种的硅藻,而且要不断地接种。原因就是为了不断地培育适合当时当地气候、和水体条件的硅藻。然后将这些藻水连同培育硅藻的营养素一起泼洒进池塘。这样硅藻在池塘中就可以生长至少一周时间。只要不停地坚持,硅藻在池塘中的优势地位就很难撼动。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想法在池塘中加进少量滤食性鱼类、螺类,让它们摄食部分浮游动物减轻硅藻被摄食压力,则硅藻优势将更加明显。
养殖后期硅藻水的维持养殖后期,水体高度富营养化,温度较高,阳光强,确实更有利于蓝绿藻生长,而且此时浮游动物的摄食能力强,硅藻生长受到了很大的抑制,这就是平常养殖后期,几乎无可能出现硅藻水的原因。
不过事实上,由于硅藻是硅质细胞壁,其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远小于蓝绿藻(蓝绿藻是纤维质细胞壁),所以硅藻的生长速度从本质上讲要快于蓝绿藻,我们就是利用硅藻的这个特性,不断培育硅藻促进其生长,同时投放少量对对虾无害的滤食性鱼类摄食浮游动物,使硅藻被摄食的压力大为减小。
通过多次实践,在养殖后期、高温,富营养状态下的虾池,还是能够使硅藻处于优势的。
方格星虫的养殖方法?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又称为光*星虫。沙虫人工养殖,离我们还有多远?答案是已经很近! 目前在广西、广东及福建等沿海地区已成功开展滩涂人工养殖。其中,广西北海地区面积达到5—6万亩,主要分布在北海铁山港区营盘镇彬塘、白龙,福成镇竹林、合浦县山口镇等地,养殖初具规模。广东湛江养殖面积约1-2万亩,主要由几个养殖大户进行养殖,福建地区则处于刚起步阶段。 可以肯定池塘养殖沙虫是可行的,首先要求塘底质为全沙质底,比如没有经过改造的90年代初期大水面,低位池塘很适合进行沙虫养殖。此外池塘养殖条件要符合一定要求。目前知道的几个要求就是,池水盐度达到1.015以上,沙子要干净,如果养过虾的池塘药物残留,要先试苗。试苗方法:找一块试苗处,做好标记,撒一些沙虫小苗,半个月后原地挖,就可以检查试苗的成活率了,有药物残留的话可能就找不到苗了,当然就不符合养殖要求。另外池塘养殖投苗的规格是育苗车间经过大约一个月时间培育出来的幼苗就可以了,养殖成活率在50%左右,建议虾塘养苗每亩2万条小苗为宜。 目前培育用的亲虫(本)均从天然海区中挑选,除了挑选个体大的(一般是1两以上/条),最主要看它性腺发育,性腺越成熟发达就越好。但是随着天然野生沙虫数量越来越少,养殖沙虫增多,好的亲虫也很难挑选。此外,天然野生亲虫成熟期在5-10月份之间,亲虫供应使得我们育苗的时间一年最多只有6个月,从而限制我们的生产量,还要面临种质退化的可能。基于上面因素考虑,目前我们已开始了亲虫选育工作,估计二年以后,自主培养选育的亲虫可以应用于生产。而目前我们的沙虫苗以供应滩涂养殖为主,从育苗车间出来的幼苗还要在养殖池经过3-4月中间培养后才可以出苗,由于中间培育场地有限,目前中培苗的产能每年在1000多万,但幼苗的产量可以达到几千万之多,一旦在池塘养殖成功推广,幼苗的需求量将倍增。
黄脚腊养殖技术?
黄腊鱼养殖技巧养殖技术: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以避免相互残杀,一般在标粗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经过1-2个月后,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调整密度为200-500尾,在养成阶段,保持8-10公斤/米3。在海区环境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为8.8℃,致死高温为32℃。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最适温度为19~21℃。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1~2月份可见鱼苗。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在水温21~23℃时,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黄鳍鲷食性较广,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摄食小型甲壳类。仔鱼在饥饿时,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一定要均匀。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二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三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
硅藻的生长环境条件?
一、光照
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虽然硅藻对光照的需求要低一点,但也同样需要,像蓝绿藻等,对光照的需求则要高得多,这些藻类总是趋向于水体的中上层,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光能。假如水质透明度低,那可以用一些絮凝剂,如解毒混浊清、黑碳晶等增加透明度。
二、温度
在适宜的范围内,水温越高,藻类生长越快。对于水温的解决,其实不可能去把池水加温,但逆向思维,可以培育适宜在温度较低环境下生长的藻类。比如硅藻,在5-38℃都可以生长繁殖,在水温过高的情况下生长不好,反而在秋季和春季,生长迅速。在天然的水体中有大量的硅藻,只需补足硅藻生长的营养,就可以促进硅藻的生长。比如常用多肽硅藻肥加活藻素,或是用氨基酸肥水膏加活藻素。
罗贝育苗技术?
育苗场一般应该选择在远离生活区、海区宽阔、水交换通畅和远离排污口的无污染海区,育苗过程所使用的海水要经过严格的沉淀和过滤等操作;贝类幼苗一般以单胞藻类(金藻、小球藻、扁藻、硅藻等)为饵料,所以贝类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藻类培养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贝类育苗的成败;种贝的培育需要升温、育肥,经过升温饲育,达到一定积温后种贝的性腺才能成熟,进行催产;贝类育苗过程中还要准备附着基,双壳贝类的幼虫附着**需要网片、棕绳、扇贝壳和牡蛎壳等,腹足类附着**,需要长有底栖型硅藻的波纹板。
养滩涂用淡水可以养吗?
养滩涂用淡水可以养可以用淡水养,营养价值非常高,有水中人参的美名大滩涂鱼为热带或**带沿岸性的小型鱼类,分布于马来西亚、朝鲜、日本、中国的南海及东海;和中国的**海滩上。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居,*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也会捕食小鱼或昆虫。遇到危险便钻到泥土中,或者飞快的跳走。
海参圈经常换水海参长得快吗?
冬季海参池可少换水。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添换水是改善海参养殖池水质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经常更换新鲜海水,不仅可以增加池水的溶解氧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还原状态;还可以调节池水的盐度,调节池内生物组成,促进生态平衡,对海参的生长极为有利。实践证明,换水量越大海参生长速度越快,成活率越高。科学换水就是如何抓住最佳时机(包括剌参要求最佳换水时间及外界海水的质量等),一次交换多少水量,以便达到并能保持刺参要求的最佳环境。冬季低温期,由于刺参摄食量少、代谢差,对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是保持池水的稳定,可少换水。春、秋两季是刺参的快速生长期,需正常投饵。刺参代谢量大,水质极易变坏,因此,要加大换水量,一般平均每天换水率不应低于10%。如果刺参密度大或水质不好,还应再加大,平均日换水量可达到20%以上。通过加强换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以促进刺参的快速生长。另外在这个季节水位不必过高,这样有利于增加底层溶解氧,促进底栖硅藻的繁殖,提高换水率,一股可维持在1~1.5米。夏季(水温23℃以上),海参的生长已明显减缓,逐步转入夏眠阶段。这时海参的代谢量大幅度降低,耗氧量下降,多数海参已不再运动、生长。在夏眠阶段,水温一旦过高或高温时间持续太长,容易造成海参死亡。因此,在此阶段要保持最大水位,使底层温度降低;要增加夜间低温时的换水率,以降低海参池水温度。换水应注意技巧。在海参池内有益浮游植物突然大量死亡下沉,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大量出现,水中溶解氧过低、氨氮过高、pH值超出适宜范围时应大量换水。同时换水应注意池外海水的质量,进水前必须进行化验分析。如果和池水指标相似或不如池水时不应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