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湛江养殖鲶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鲶鱼吃什么(养殖鲶鱼吃什么饲料)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殖鲶鱼吃什么
人工养殖的鲶鱼吃什么饵料成本低?
养殖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
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
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了解成本才能更好的计算效益,鲶鱼的养殖成本大概多少钱?
鲶鱼营养价值高,养殖周期短。这几年不仅能赚钱,还能很好的盈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鲶鱼养殖模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收益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不管怎么养鲶鱼,都只能养好鲶鱼,赚钱。鲶鱼养殖是一种高密度养殖,基本上人工养殖是由大投资者或企业式商业养殖进行的。一亩养殖密度高达每亩1万斤,也就是说一亩鲶鱼扣除成本后净利润不到1.5万,鲶鱼的生长周期很短,几乎半年可以收获一次,一年可以生产两次。利润周期很短,给农民带来的利润很高。鲶鱼养起来很赚钱。鲶鱼是一种有价值的营养产品,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提并论,是鱼中之宝。其食疗效果和药用价值超过其他鱼类,能壮骨延年,深受市场欢迎。
鲶鱼是高密度养殖行业,亩产过万斤,也就是说养殖中国鲶鱼的农户净利润基本保持在1.5-2万元之间。而且鲶鱼的生长周期短,基本在80 -90天,一年两季。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假设鲶鱼养殖面积10亩,年净利润1.5万/亩*10亩*2季= 30万。鲶鱼的主要销售范围应该在一二线城市。这种鱼只能在高档餐厅和海鲜餐厅找到,其他地方不会购买。而且现在鲶鱼的知名度也不是很广,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在城市。此外,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前景良好。虽然鲶鱼的养殖前景很好,但是市场上养殖鲶鱼的人很多。农民不要盲目跟风,在养殖前了解其市场情况和现状。
头部平而硬,枕骨宽,身体细长,前半部呈圆柱形,后半部扁平,头部宽而平,体表光滑无大葱,嘴略低,上颚、下颚和犁骨密布蓬松的牙齿,形成齿带。有4对发达的触须,侧线明显,平直,但眼睛小。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2/3,*鳍也很长,没有硬刺,与尾鳍不相连。胸鳍短而圆,刺特别发达,有防御敌人和支援行动的作用。体侧一般为灰棕色和**,上面有许多灰白色的横纹斑块和黑点。腹部白色,背鳍和腹鳍特别延伸,止于尾鳍底部,呈圆形扇形。身体呈棕**;腹部较浅。从投饵来看,黑鱼和鲶鱼都是肉食性鱼类,都需要投喂肉食性饵料。不过鲶鱼和黑鱼有点不一样,黑鱼主要以食肉饵料为主,而鲶鱼可以多喂颗粒饲料。总体来说,黑鱼养殖的饵料投入需要更多的资金。
经济效益方面,黑鱼的零售价高于鲶鱼,鲶鱼集中上市,整体批发价和零售价都不如黑鱼厉害。但由于鲶鱼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生长较快,饲料成本较低,所以从每亩收益来看,鲶鱼的收益高于黑鱼。如果养殖,个人觉得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养殖规模和当地的市场环境。如果有一定的出口渠道,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养,如果没有出口渠道,就要以当地市场为基础,大家养自己喜欢的鱼。
鲶鱼怎样养殖
1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1.1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1.2 **: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1.3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1.4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2 池塘养殖技术
2.1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2.2 鱼种培育
2.2.1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2.2.2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2.2.3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2.2.4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2.3 成鱼养殖
2.3.1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2.3.2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
野生鲇鱼特点野生鲶鱼与养置的鲶鱼有啥区别
1.野生的土鲶鱼比家养的皮肤较光滑,体型健壮。深黄黑色的是野生,浅黄绿色的是养殖的,因养殖的鲶鱼为争饲料常浮到水面,见阳光多些就不很黑。
2.
野生的一般是口比较大的,而养殖的则是胡子比较多比较长。野生的土鲶鱼嘴巴下有两个胡须,而养殖的杂交良种鲶鱼是四个或八个须的。
3.
野生与养殖的鲶鱼相比较不光价格相差不少,而且味道差异更大。
个人觉得野生的更加修长,看起来很大,其实重量是很轻的。养殖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