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母牛养殖技术视频大全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谁知道怎么喂养能繁母牛(能繁母牛的饲养与管理)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谁知道怎么喂养能繁母牛
1、要精选母牛
养殖母牛,作为种牛,要选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体大匀称,背腰平直、后躯及骨盆腔对称宽大,**宽深,腹园大不垂、四肢端正,两后肢间距离宽,*房大圆、*头排列整齐且粗长的母牛进行养殖。有条件的,可选择良种公牛冻精冷配所产杂一代、杂二代和杂三代母牛进行饲养。
2、要养好母牛
在饲养过程中,一要让母牛保持适当运动,最好,采用全天候放牧饲养,以通过运动,使母牛体格健壮,为母牛繁殖打下基础。二要注意适度补充精料,但不要过量,以便使母牛在配种时保持中等膘情体态。
3、要适时配种
配种时,一要了解掌握母牛排卵时间;黄母牛**期一持续12~22小时,排卵时间一般是在**结束后10~15小时。
二要适时配种,提高配种受胎率,因此,对母牛实施配种时,如母牛上午**,应在当晚21时左右进行第1次配种,第2天上午8时左右进行第2次配种,如是在下午**,就选择第2天上午9时左右进行第1次配种,第2天晚21时左右再补配1次。
三要尽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这样,即通过应用良种公牛冻精,有效提高黄母牛的杂交改良经济效益,又可以预防感染相关疫病。
4、要及时查孕
母牛配种后,要进行母牛是否怀孕情况检查,一是可通过外表查看:母牛配种后,没有表现**症状,性情温顺,食欲增强,食量增加,皮毛光亮膘肥,出现这样的状态,可认为是怀孕了。二是可通过直肠检查:隔肠抚摸子宫没有反应,孕角略大于空角,这样可以确定母牛已怀孕。三是通过运用药物查孕,即母牛配种20天后,用乙烯雌酚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后,孕牛无**表现,未孕母牛有明显**症状出现。
5、要精心饲养
母牛配种怀孕后,为了保障孕母牛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应供给充足的优质青绿草料,并补充适量精料。
6、要注意保胎
母牛怀孕后,要全面做好保胎工作,一要注意适当运动,为日后母牛分娩提供体格保障基础,但放牧和使役过程中,不要让牛奔跑和不鞭打,惊吓母牛。二要注意母牛怀孕中期逐渐减轻使役强度,不使重役,产前1个月停止使役。三要注意日常观察工作,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7、要注意助产
母牛产前,一要做好观察工作,出现临产症状,及时处理。二要做好助产准备工作,备好脸盆,毛巾,消毒药品,照明灯具等。三要及时助产,母牛出现分娩症状,及时处理,如分娩异常,要及时进行矫正,并实施人工助产,确保胎儿及时产出。
8、要防控疫病
一要勤扫牛舍粪尿,勤换垫草,牛外出放牧后,将门窗打开进行换气透风,保持牛舍卫生清洁,干燥通风。
二要定期对牛舍及周围进行消毒,可选用消特灵等药物进行消毒。
三是定期做好相关疫病的免疫工作,即要做好口蹄疫,布病等疫病免疫工作。
四要做好驱虫工作:母牛在产后1~2个月,小牛出生后1~2个月,要用驱虫药物进行体内外寄生虫。
9、要用新技术
选择和引进应用母牛双犊技术:对接和应用相关母牛双犊技术成果,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高母牛繁殖效率。
选择和应用母牛多数同时**排卵技术:对于母牛养殖量多的养殖户,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营销,能够同期进行配种,同期产犊,同期育犊,同期育肥,同期出栏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牛群,可以选择和采用抑制**和溶解黄体技术,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
选择和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对接和引进胚胎移植技术成果,通过胚胎移植技术,使母牛一胎产多犊,产优质犊,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
扩展资料:
繁殖母牛饲养的关键:
1、要重视牛的选种选配及改良工作。
2、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但要特别注意母牛的难产问题。
3、只有大型的、经产牛方可引入大型**品种进行改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
西门塔尔牛喂养方法
西门塔尔牛的饲养方法都有哪些?牛姐说**告诉你农村奶牛养殖技术有哪些?
农村奶牛养殖技术中有犊牛初生后应尽早喂初* 、初生犊牛的消化原理 、犊牛饲草饲料的饲喂 、断奶后犊牛如何饲喂 、犊牛的饲养技术和早期断奶等1、多加盐就能多喝水也就多产奶
有饲养户竟在奶牛精料中加3%~4%的食盐,为的是让牛多喝水进而达到多产奶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做极易造成奶牛食盐中毒,百害而无一益
2、不给吃饱草,怕撑着
好多农户给我打电话问,奶牛也吃也喝也反刍,就是反刍的口数少、时间短,怀疑积食了可又没臌气。我说,你肯定不让奶牛把草吃饱,奶农回答说怕撑着(瘤胃积食),真让人哭笑不得。
3、配早就得利早
奶牛初配年龄应为18个月~20个月,体重应达350公斤~400公斤,即两项指标要综合考虑,既要达到性成熟,又要达到体成熟。不少养殖户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18个月龄时奶牛体重仅有250公斤~300公斤。此时配种,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造成产道损伤,*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下一胎正常繁殖,而且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产下的胎儿初生体重小、体质弱。因此,必须注意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4、怕拉稀限制饮水
另一种错误做法是给奶牛定时定量供水,不管够不够,喝完拉倒,认为这样做一来能提高*脂率, 二来怕牛喝多了撑着拉稀。要知道奶牛反刍要分泌大量唾液,每昼夜分泌100升~200升,高产牛可达250升
5、掠夺式挤奶
奶牛一个泌*期一般为305天,然后进入60天的干奶期。受奶牛产奶量、年龄、胎次、膘情及饲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干奶期应适当延长或缩短,最短应不少于45天。有的养殖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直挤到无奶为止,甚至到产犊前1天。
6、奶牛越胖越好
其实,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奶牛反刍减弱、前胃弛缓、酸中毒。高蛋白、高脂肪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还可造成奶牛脂肪代谢紊乱,发展成酮病酸中毒后易导致死亡。奶牛并非肥就好,七八分膘情为最佳。奶牛属草食动物,理应以饲草为主。农户还要根据干*期、产奶前中期、产奶后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生理、生产特点,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干奶期饲草应以禾本科干草为主,青贮每天喂6千克~8千克,精料每天喂2.5千克~3.5千克,根据粗饲料的质量适当调整精料喂量,防止奶牛过肥。产前2周~3周开始逐步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增加0.5千克,直到精料量达到7千克左右,维持这一数量直到产犊。产后第一周内不要立即增加精料喂量,应维持在7千克~8千克,以后逐渐增加精量喂量(每天0.5千克~0.8千克),直至达到按泌*量应得的精料量(维持料(2.5千克)+泌*料(每产3千克奶喂1千克精料)。产后粗饲料以豆科牧草为主,产后两周内少喂青贮和块根块茎、糟渣类饲料,两周后可大量喂给,但青贮的日饲喂量不得超过25千克,糟渣类不超过10千克,块根块茎饲料不超过6千克,干草可任其采食。泌*后期(产犊后5个月)产奶量开始降低,要根据产奶量调整精料喂量,同时精料按产奶后期推荐配方配制
7、拴系饲养 少运动消耗少
好多农户认为黄牛耕田不产奶,奶牛产奶不耕田,少运动少消耗,笔者下乡经常看到有许多人把奶牛长期拴在门口木桩上,不让奶牛运动,致使奶牛**不明显、屡配难孕难产和胎衣不下等,且奶牛体质差,抗病力弱。奶牛必须多运动,尤其是怀孕奶牛,如受条件限制不能提供运动场也由人牵引运动1-2小时。这样既能保证犊牛顺产,又可增强奶牛体质少发病、多产奶。
8、无消毒意识、从不刷拭牛体
奶牛新陈代谢旺盛,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当被毛被牛粪、灰尘等粘附时,易招蚊蝇叮咬,奶牛不舒服,常表现不安,以舌舔、蹭墙、蹄踢等方式解痒,造成食欲降低、产奶下降。所以应每天用刷子和梳子刷拭牛体,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有人认为,奶牛体形大、耐粗饲、不易生病,因此,消毒防疫意识极差。其实,饲养奶牛更应该注意卫生防疫,在恶劣环境下奶牛最易患*房炎,仅此一项即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果再传染上其它疾病,损失将更大,并可能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每次挤奶前后一定要对*房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对环境、场地、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程序化的消毒,同时注意饲料、饮水卫生,控制与外界人员及用品的接触,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9、从来不修蹄、不挂掌、不护蹄
许多奶农普遍认为,奶牛产奶多少,蹄子无关紧要,往往忽视对奶牛蹄子的保养,殊不知,蹄部发生疾病往往导致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病理变化和运步缓慢、跛行、翻蹄亮掌拉拉胯等功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由于农村奶牛拴系饲养、运动少,日粮营养缺乏,常导致蹄角质发生异常而蹄壳变形(长蹄、宽蹄、翻卷蹄),这是引起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繁殖母牛喂什么饲料,如何饲养繁殖母牛
养牛犊育肥好还是养母牛繁殖好?
自己养母牛繁殖好。新手养母牛繁殖难度系数比较大。1、养母牛虽然说以后不需要每年都去选购牛了,但新手对牛的养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更不要说母牛养殖了。
2、母牛养殖除了要做好牛的平常饲养外,母牛养殖还要做到要适时的配种,配种后还得及时的查看是否怀孕,查孕是要通过牛平常的外在表现来查看,比如要看牛的性情、食欲、食量、皮毛等等,这些都必须要有丰富的养牛经验才可以。
3、牛育肥就比母牛繁殖就容易一些,选择好的品种,例如象躯干骨骼宽深,平部宽大平坦,肚子小,四肢短的年龄稍小的架子牛,体重大约在300斤左右就行,只要精心的科学喂养就可以了。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是什么?
国内奶业对提高产奶量的通俗性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要点:营养(饲料及配方)、繁育(品种遗传及选种选配)、饲养(饲喂及牛群管理)、设备设施(牧场配套设备及土建设施等,奶牛舒适度、奶牛环境等与此高度相关)、疾病防治(预防及治疗,其中包括奶牛淘汰率后备牛成活率)等等五大主流因素。陈楷行博士认为:影响奶牛的产奶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七个方面:营养与饲养、配种与繁殖、环境、牛的舒适度、疾病、生长、淘汰等,这是陈楷行老师的美国式经验总结(见附件引用部分),对我国牧场管理和奶牛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楷行博士,198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到广州香满楼牧场工作。1994年取得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专业的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奶牛科学协会的会员和美国专业注册动物科学家协会的成员。担任美国谷物协会的顾问,还参与华夏畜牧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恒天然牧场和其他牧场的顾问。)中国畜牧兽医教科书中的观点产奶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其中遗传的影响力占25%,环境的影响力占75%,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泛指除了奶牛遗传因素以外的其他所有后天因素。最近几年以来国内奶业对产奶量的影响因素的通俗性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要点:营养(饲料及配方)、繁育(品种遗传及选种选配)、饲养(饲喂及牛群管理)、设备设施(牧场配套设备及土建设施等,奶牛舒适度、奶牛环境等与此高度相关)、疾病防治(预防及治疗,其中包括奶牛淘汰率后备牛成活率)等等五大主流因素。仔细对照和分析这些观点,就会发现它与陈楷行博士的观点几乎吻合。
从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中我们可以因病就医、对症下药来逐一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产奶量的措施就迎刃而解了。
1、营养是提高产奶量的条件和前提
提**物质采食量,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产奶量才能够平稳上升。营养问题包括:优质饲料、营养配方、TMR饲喂方案等等,选择良好的优质的饲料原料至关重要,使用科学仪器分析检测营养成分及干物质含量,例如使用近红外分析仪及时检测TMR的营养成分等等,无杂质无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牧场的普遍重视。
2、繁育是提高产奶量的关键和核心
良好的奶牛品种是不可少的遗传资源,在牛源缺乏的大条件下,使用进口验证公牛冻精或性控冻精是获取遗传资源较快的途径之一。在已经成型的牧场遗传资源的改善也只有通过繁殖手段来实现,通过不断对牛群进行育种工作,选种选育,淘汰选留,建立核心群等等办法逐渐实现奶牛群的优质健康高产。实现产奶量的提高需要缩短胎间距,降低泌*天数,提高情期受胎率,要求配种技术人员适时配种,受孕率也要高。及时不断地产犊是保证牧场奶牛泌*能力的基石。仅仅做好繁殖,营养上不去,产奶量是一句空话,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3、饲养是提高产奶量的基础和屏障
营养配方及TMR方案都有了,但是奶牛的饲养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犊牛的培育、后备牛的生长、产后的监控、挤奶前后的饲养,犊牛期间的良好哺*习惯既能够提高日增重,也能够促进其初产后产奶凉的提高,及时进行饲喂监控,管理好牛舍环境卫生及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及时进行奶牛的转群分群,及时发现牧场奶牛的不正常行为,通过饲养行为营养提供反馈意见。
4、设备设施是提高产奶量的福利和待遇
设备设施及牧场设计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舒适,“奶牛休息好才会产奶好”。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在说奶牛福利、奶牛的舒适性等等概念,其实就是我们总说的设备设施的应用性、合理性。优质的设备设施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福利,牛舍中的颈夹、卧床、卧床垫料、牛床垫、牛体刷、饮水槽、地面、护栏、通道、风扇、喷淋、刮粪板等等部分都是奶牛经常性接触的,只要有不合理的设计和性能,对奶牛的生长和健康就会产生影响,奶牛的舒适性就无从谈起。常见不合理的颈夹拴不住奶牛,不合理的饮水槽满足不了奶牛的自由饮水,不合理的护栏被牛骑得下垂了,不合理的卧床没有几个奶牛躺卧,不合理的风扇设计相对而吹风,不合理的刮粪板刮断了牛腿……优质合理的设备设施及牧场设计是提高产奶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5、疾病防治是提高产奶量的安全和保障
疾病预防和治疗,既包括牧场的消毒防疫工作,也包括兽医诊治工作,更包括成母牛的死亡淘汰和犊牛等后备牛的死亡淘汰。提高疾病的预防和管控是摆在牧场面前的首要工作,消毒经常化已经得到众多牧场的认可,饲料营养的全面性可以保证牧场疾病的有效减少,仅仅靠诊断治疗奶牛疾病取得产奶量的想法已经过时。兽医的最高境界已经变成了无病可医,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发病率,并及时性解决所发生的*房炎、肢蹄病等疾病,提高疾病的治愈速度和治愈百分率,对于已经发生疾病不具备治疗能力的奶牛淘汰是不必要惋惜的,重要的是能够被治愈而我们兽医等没有尽心尽力治愈,才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惋惜的。有效的防控、正确的诊治是保证牛群产奶量的提高的一道安全屏障。
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牧场托管部
牛言牛语
2014年8月6日星期三
母牛饲料配方
母牛饲料配方:青绿饲料:1青饲玉米、高粱 2青饲大麦、燕麦3黑麦草 4无芒雀麦 5苜蓿6草木樨 7紫云英等可直接饲喂,也可调制成干草或制成青贮。
粗饲料:1干草 2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谷草、豆秸等) 3秕壳(豆荚、谷类皮壳、棉籽壳等)
青贮饲料:1青割带穗玉米 2青玉米秸 3各种青草
青贮原料的要点:细茎牧草以7-8厘米为宜,玉米等较粗的秸秆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在饲粮加工、贮存、调制、饲喂过程中添加的微量或少量的物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加入比例小,但这些物质可以补充或平衡日粮营养成分,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利用率,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防止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质量下降。正确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明显的提高**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奶牛养殖技术有哪些?
农村奶牛养殖技术中有犊牛初生后应尽早喂初* 、初生犊牛的消化原理 、犊牛饲草饲料的饲喂 、断奶后犊牛如何饲喂 、犊牛的饲养技术和早期断奶等1、多加盐就能多喝水也就多产奶
有饲养户竟在奶牛精料中加3%~4%的食盐,为的是让牛多喝水进而达到多产奶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做极易造成奶牛食盐中毒,百害而无一益
2、不给吃饱草,怕撑着
好多农户给我打电话问,奶牛也吃也喝也反刍,就是反刍的口数少、时间短,怀疑积食了可又没臌气。我说,你肯定不让奶牛把草吃饱,奶农回答说怕撑着(瘤胃积食),真让人哭笑不得。
3、配早就得利早
奶牛初配年龄应为18个月~20个月,体重应达350公斤~400公斤,即两项指标要综合考虑,既要达到性成熟,又要达到体成熟。不少养殖户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18个月龄时奶牛体重仅有250公斤~300公斤。此时配种,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造成产道损伤,*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下一胎正常繁殖,而且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产下的胎儿初生体重小、体质弱。因此,必须注意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4、怕拉稀限制饮水
另一种错误做法是给奶牛定时定量供水,不管够不够,喝完拉倒,认为这样做一来能提高*脂率, 二来怕牛喝多了撑着拉稀。要知道奶牛反刍要分泌大量唾液,每昼夜分泌100升~200升,高产牛可达250升
5、掠夺式挤奶
奶牛一个泌*期一般为305天,然后进入60天的干奶期。受奶牛产奶量、年龄、胎次、膘情及饲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干奶期应适当延长或缩短,最短应不少于45天。有的养殖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直挤到无奶为止,甚至到产犊前1天。
6、奶牛越胖越好
其实,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奶牛反刍减弱、前胃弛缓、酸中毒。高蛋白、高脂肪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还可造成奶牛脂肪代谢紊乱,发展成酮病酸中毒后易导致死亡。奶牛并非肥就好,七八分膘情为最佳。奶牛属草食动物,理应以饲草为主。农户还要根据干*期、产奶前中期、产奶后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生理、生产特点,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干奶期饲草应以禾本科干草为主,青贮每天喂6千克~8千克,精料每天喂2.5千克~3.5千克,根据粗饲料的质量适当调整精料喂量,防止奶牛过肥。产前2周~3周开始逐步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增加0.5千克,直到精料量达到7千克左右,维持这一数量直到产犊。产后第一周内不要立即增加精料喂量,应维持在7千克~8千克,以后逐渐增加精量喂量(每天0.5千克~0.8千克),直至达到按泌*量应得的精料量(维持料(2.5千克)+泌*料(每产3千克奶喂1千克精料)。产后粗饲料以豆科牧草为主,产后两周内少喂青贮和块根块茎、糟渣类饲料,两周后可大量喂给,但青贮的日饲喂量不得超过25千克,糟渣类不超过10千克,块根块茎饲料不超过6千克,干草可任其采食。泌*后期(产犊后5个月)产奶量开始降低,要根据产奶量调整精料喂量,同时精料按产奶后期推荐配方配制
7、拴系饲养 少运动消耗少
好多农户认为黄牛耕田不产奶,奶牛产奶不耕田,少运动少消耗,笔者下乡经常看到有许多人把奶牛长期拴在门口木桩上,不让奶牛运动,致使奶牛**不明显、屡配难孕难产和胎衣不下等,且奶牛体质差,抗病力弱。奶牛必须多运动,尤其是怀孕奶牛,如受条件限制不能提供运动场也由人牵引运动1-2小时。这样既能保证犊牛顺产,又可增强奶牛体质少发病、多产奶。
8、无消毒意识、从不刷拭牛体
奶牛新陈代谢旺盛,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当被毛被牛粪、灰尘等粘附时,易招蚊蝇叮咬,奶牛不舒服,常表现不安,以舌舔、蹭墙、蹄踢等方式解痒,造成食欲降低、产奶下降。所以应每天用刷子和梳子刷拭牛体,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有人认为,奶牛体形大、耐粗饲、不易生病,因此,消毒防疫意识极差。其实,饲养奶牛更应该注意卫生防疫,在恶劣环境下奶牛最易患*房炎,仅此一项即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果再传染上其它疾病,损失将更大,并可能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每次挤奶前后一定要对*房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对环境、场地、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程序化的消毒,同时注意饲料、饮水卫生,控制与外界人员及用品的接触,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9、从来不修蹄、不挂掌、不护蹄
许多奶农普遍认为,奶牛产奶多少,蹄子无关紧要,往往忽视对奶牛蹄子的保养,殊不知,蹄部发生疾病往往导致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病理变化和运步缓慢、跛行、翻蹄亮掌拉拉胯等功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由于农村奶牛拴系饲养、运动少,日粮营养缺乏,常导致蹄角质发生异常而蹄壳变形(长蹄、宽蹄、翻卷蹄),这是引起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