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木耳的栽培种植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谁有详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越详细越好。谢谢。(种植黑木耳需要注意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谁有详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越详细越好。谢谢。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何建舟 陈少林

  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

谁有详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越详细越好。谢谢。

  黑木耳又称云耳、细木耳,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而且具有降低血脂,缓合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用功能,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有段木和代料两种。本文主要介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有关知识。代料栽培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节省木材,容易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由许多无色透明具有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部分。子实体胶质,单生或丛生,褐色或灰黑色,干后深褐色近黑色。孢子肾形,表面平滑。子实体干后收缩,可以吸收其干重的15倍的水分。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如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还需少量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2、温度

  孢子萌发适温为22-28℃,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5-35℃之间都能生长,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黑木耳的菌丝体较耐低温。子实体在15-28℃之间都能形成和生长,但适宜温度在15-25℃,木耳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生长速度慢,子实体质量好;反之,生长速度快,质量较差。

  3、水分

  菌丝体生长时含水量在60%为宜,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基质有相应的水分外,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90-95%,为了获得较好产量,栽培黑木耳的管理要采取干湿交替的措施,就是说在木耳采收后,要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然后加大空气湿度,以促进子实体迅速生长。

  4、空气、光线、酸碱度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发育过程中都需较充足氧气。黑木耳菌丝体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耳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光线充足,黑木耳颜色较深,生长健壮,耳片肥厚。菌丝在PH4.0-7.0之间都可以生长,但以PH5.0-6.0为宜。

  三、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本项技术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压灭菌”、“双扦连结”接种法,使菌袋养菌仅需18-25天,成品率在98%以上;同时,采用遮荫覆膜控温补湿催耳,定时喷雾栽培方法,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90天,17-33厘米菌袋每袋产干耳50-60克,并且具有木耳单片无根的特点,产品质量优于段木栽培的品质。

  1、栽培季节

  在气温10—32℃的季节可栽培。制袋,早熟品种在栽培前4-5天进行,中熟品种在栽培前50天进行,晚熟品种在栽培前70天进行。在秦巴山区,具体时间于四月上旬至五月下旬制作栽培菌筒为宜。

  2、菌种的选择

  木屑袋料栽培黑木耳,首先应选择优良菌种,主要表现在:菌丝活力旺盛,抗杂能力及抗逆力性强,耳片生长速度快,耳片肥大,单片,成熟期在15-20天内,耐旱或耐淋。根据菌种特性,可分为早熟及中晚熟品种。

  3、原料的配备及菌袋制作

  ①原材料的准备:在制袋前备好17×33厘米聚丙烯菌袋、3.0×2.5厘米口圈、代用棉、25厘米镊子、酒精灯、95%乙醇、75%乙醇、甲醛、高锰酸钾或烟雾杀菌剂;同时备好木屑或棉子壳、稻草、玉米芯、麸皮或精米糠及其它物品。

  ②配方:

  A木屑88.5%,麸皮10%,碳酸钙1%,添加剂0.5%;

  B棉籽壳90%,麸皮8.5%;碳酸钙1%,添加剂0.5%;

  C木屑48.5%,稻草40%,麸皮10%,添加剂0.5%;

  D的木屑40%,玉米芯48.5%,麸皮10%,添加剂0.5%。

  ③原料配制、装袋及灭菌

  先将所需的麸皮、碳酸钙充分拌匀,再将添加剂溶化于总料所需的水中(含水量60%),预湿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稻草),最后将拌有碳酸钙的麸皮(米糠)均匀的撒洒在预湿的木屑(棉予壳、玉米芯、稻草)上,充分进行翻拌,至均匀为止。若用拌料机,可将所需的原料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后,加水及添加剂再次搅拌均匀即可。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入17×33厘米菌袋中,并使菌袋中间有直径为1.5厘米自上而下的通气孔。一般17×33厘米菌袋装干料0.55—0.6公斤。料袋装好后,套上3.0-2.5厘米的口圈,塞上松紧适度的棉塞,置高压灭菌锅内,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条件下保持60分钟。

  4、接种与培养

  袋栽黑木耳的菌种用长10厘米栎木扦做菌种母种。接种时采用双扦连结接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对经过灭菌后的菌袋,待袋温**至30℃以下,将菌袋及经过消毒处理的木扦母种顺序装入接种箱,按甲醛、高锰酸钾1:1混合薰蒸30分钟,在无菌状态下,每次将一根木扦菌种插入袋底,另一根木扦交结第一根木扦,第二根木扦菌种的另一端与棉塞接近,菌扦接入袋内后,迅速将棉塞塞紧后放进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求干净、保温、通风良好。培养架每层间距28-30厘米,宽70—80厘米,长度视房屋而定,最高不超过10层,培养室及培养架先用10%的来苏尔或300倍的克霉净进行空气消毒,再按每平方米35克高锰醉钾和甲醛薰蒸24小时进行杀菌。培养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空气湿度控制在55%。进行菌袋培养时,袋间必须留有空隙,菌袋放进培养室后,在恒定的温度和偏小的空气湿度下,加强通风,经18—2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5、场地的选择及搭建

  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平地或田间,一般情况下每一万袋需占地330平方米,场地选好后,经平整再搭建成距地2米高的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在遮阳网下,再用竹片搭成覆膜(以膜上不易积水为宜),宽度为1米、长度为6米的小拱棚架,棚架间距0.4米,棚架内的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孔径间距8 ×8厘米,孔径0.6-0.8厘米),在摆放菌袋之前,须先在拱棚内的耳床上浇足清水。

  A、划口:根据不同的品种,菌丝长满袋后的划口时间亦不相同,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5-7天划口,中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20天划口,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30—40天划口。其方法为:用刀片在菌袋周身划咸“/’字口,长度置1—1.5厘米,深达菌料1厘米(将划口略微拉毛),每袋划“/”字口8-9行,每行7-8*。

  B、催生幼耳方法:将划好口的菌袋,摆放于拱架内,每袋间距3厘米,然后覆上2米宽的薄膜,使棚内温度达到18—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一般情况下,4-5天可开始出耳;经7-10天,划口处可全部出耳(棚内温度若低予18℃时,耳基形成时间得适当延长),当棚内温度高于28℃时,在拱棚间布上喷水带,通过定时对薄膜外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喷水时间视外界温度状况而定,在温度较高时,喷水时间可间隔60-30分钟,喷水时间每次10分钟。当划口耳基全部形成后,加强棚内通风,或揭开薄膜喷雾增湿,促成耳基伸展成耳片,当耳片展至1厘米大小时(正常情况下10-15天),可移出拱棚外,进行吊袋或畦地摆袋进行出耳管理(也可就地拆除遮阳网,调整菌袋距离,规则摆放,重新布置喷水带),进行出耳管理。

  C、畦地摆放木耳菌袋方法:对已形成耳片的菌袋,在催耳场地旁将场地平整至宽度为2.5米,长度视场地状况的出耳床畦,间隔0.5米,在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见前述),耳床畦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水泵电源上接入定时***。

  D、吊袋出耳方法:先建造一个长短不限,宽1.2米、高1.2米的支架,支架上横放间隔25厘米的竹杆5根,地面上铺上有孔的地膜.然后将已展片的菌袋用两根草球绳横行串起,菌袋上下左右间隔10厘米,一般每串栓8-10个。菌袋吊起后,最下一个菌袋距地约10厘米。同时支架上方的中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并将水泵电源接入定时***。

  6、出耳管理要领

  无论是畦地摆放还是层架吊袋出耳,首先是将已展片的菌袋,让阳光照晒至耳片完全干透,再喷水增湿进行育耳。对耳片干透后的首次喷水,持续喷水60-90分钟,直至耳片吸水达到饱和(湿透) 之后,若遇晴天,每次间隔40分钟,每次喷水10分钟(由水泵定时控制自动完成),若是*天,每2小时喷水10分钟,夜晚在空气湿润时不喷水,若空气干燥,每2小时喷水10分钟。这样持续2—3天后,当耳片不再生长或长得很慢时(因为基本消耗完菌丝体所积累的营养),停止喷水,让阳光照晒2—4天至耳片干透后,再根据天气状况喷水,至耳片不在生长时,再次照晒至耳片干缩。这样反复干干湿湿3—4次,耳片即生长“成熟”。在干干湿湿管理方面,要干就是把耳片完全干透。要湿就使耳片吸水达到完全饱和。

  7、采收与加工

  当耳片生长成七八成“熟”时,应停止增湿育耳,此时须在阳光下将耳片晒干成“九成干”时,在下午或次日上午进行采摘。采摘时手捏耳片,若略微带劲将耳基从划口处不带菌料脱落,说明耳片已生长“成熟”,随即将其摘掉;如略带劲,耳基与菌料仍然牢固,表明耳片尚未“成熟”,再补水增湿一次再生长晒干后采摘。用此采摘方法,既能保持木耳的商品价值和不至于带出菌料,影响下茬出耳,还可以提高采摘效率。采摘后的木耳,当日凉晒在竹席上至完全干燥,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在淋雨季节采摘的木耳,可放在有强力热风源的烘干机或烘房的笆子上进行烘干,烘干时,将湿木耳再一次摊在竹笆子上,在强力热风干燥下,经12-18小时即可烘干,在湿耳烘干过程中,不要翻动,以免造成“拳耳”。烘干后的木耳,应及时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保藏或上市出售。

  作者 何建舟 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 高级工程师

  陈少林 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 工程师

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黑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江苏、**、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近年来,苏北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木头干了可以种植木耳吗

  木头干了不可以种植木耳,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两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一般的说。菌丝生长发育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中最适含水量为70%~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木耳的耳片是胶质的,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膨胀。

  只有吸水膨胀后才生长发育,湿度低于80%时,耳片生长迟缓;低于70%耳片不易形成。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对耳片的生长发育也不利。

黑木耳怎样种植

如何在家自己种植木耳

1、坑道栽培法坑道栽培又分为深坑和浅坑两种。深坑,挖坑时多花工但管理起来极为方便,且产量很高;浅坑,挖坑容易,管理麻烦,产量一般。

a、深坑栽培:挖宽一米,深一米,长视地形和耳木数量而定。挖出的土堆在坑沿拍紧以增加坑的深度。坑的上方用竹片或木棍搭成弓形或“人”字形弓架,铺上树枝或提前种上绿色攀沿植物,如苦瓜、豆角、番茄等。坑底两边各挖一条窄沟排水,中间作管理过道。排水沟与过道之间放上薄石块或砖块垫耳木,也可铺一层粗砂垫耳木。坑道两壁离垫石80厘米的地方各放一根横木,横木两头各用一根80厘米长的短木作支柱。

b、将耳木一头枕在横木上,另一头放在垫石上使耳木斜放在坑道两壁。深坑栽培受外界**气候影响小,湿度也容易保证,喷水、采收都很方便。晚秋气温下降,可将*棚上遮*物去掉,复上薄膜进行保温栽培延长采收期。深坑栽培法是目前产量较高的一种栽培方式。

c、浅坑栽培法:挖宽一米,深33厘米,长不限的浅坑,坑底两边各放一根枕木,将耳木垂直平放在枕木上,放满一层还可再放枕木排二层,然后搭上弓架,并根据气候覆盖薄膜或树枝,管理时因坑内没有管理过道和顶棚与坑底间隔太低而无法直接入内,所以翻木和采收都需要先拆除覆盖物,管理和采收后再覆盖上,所以比深坑栽培管理麻烦得多,产量也不及深坑栽培法。

2、塑料棚栽培采用塑料棚栽培黑木耳,容易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能够防止低温、雨涝和干旱,与露天栽培相比较,延长了黑木耳的生长时间,提高了单产水平。

塑料棚的设置,应建在距水源近,避风向阳,土质湿润的坡地或者平坦的草地,棚内地面铺上砂石,并开有排水沟。棚体的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搭架。棚体为拱式造型,中间部位一般为2.2—2.4米,两侧留有门和通气窗。

管理时要注意温度、湿度的调节,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和光照条件。晴天光强温高时应加盖遮*物,喷冷水降温;盛夏高温时应将棚四周的薄膜翻挂在顶棚上去,气温低时再放下来。

拓展资料木耳的越冬管理

段木栽培黑木耳,当年即可采收,可连续收三年。第一年产量不多,第二年产量最高,第三年产量下降。每年进入冬天,随着气温下降,黑木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休眠期。南方各省冬季的气温较高,耳木可以让其在耳架上自然过冬。在较干旱的时候,适当喷点水保湿。

采取排场过冬,即先在地面上放一枕木,然后将耳木一根根横放在上面,一头着地,一头枕在枕木上。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防止霉烂和白蚁危害。将耳木集中堆放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场地上,堆高不宜超过一米。太干燥时,适当喷点水保湿。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越冬,都应严格保护好树皮。来年春季子实体大量产生时起架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的种植方法

自己种植的木耳

木耳养殖技术

  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

  1.栽培的时间 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 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 ~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 加温调节。黑木耳菌丝生长以22~30℃,子实体生长以20~25℃最 适宜。

  2.培养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选用

  第一: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 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质疏松、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壳80%、麦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与水比 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每100kg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壳2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 料与水比例为1∶(1.2~1.3)。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掌握在60%以内,以手握成团,放开松散 为宜;稻草、甘蔗渣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缝有水纹,不下滴为度。

  二、装袋灭菌与室内发菌

  1.装袋栽培袋用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规格为: 袋口宽12cm、长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

  装袋要紧实,在袋面打4~6个接种*,*宽1.5cm、深2cm,*口用胶布贴封。装袋后放到常压灭菌锅内,以100℃保持10~12h灭菌,**到22℃时接种,选用优良高产的菌种。

  2.发菌接种后室内发菌4~5天,室温以25~28℃,不超过 32℃为宜。第6天后将袋子排放稀些,门窗用纱布遮住,防强光直 射,注意通风,室内相对湿度以75%为宜。菌袋经过20天的培养, 菌丝在袋内长成圆形状态,直径在8~10cm时,将胶布留一小空隙, 让其通风增氧,加快菌丝生长;40天后把胶布剥掉,室温20~23℃, 相对湿度80%。

  三、出耳培管与采收加工

  1.培管

  当菌丝长满袋时,在袋子四周增加出耳*,可用0.5 cm的皮带冲,在袋面打若干个出耳*,*距5~6cm,成“品”字形, 又可用刀片在袋四周,按5cm×5cm的间距,开成1~2cm的小口子, 成“十”字形。

  室内栽培黑木耳,用10号铁丝拉于床架上,每层拉5条,间距 20cm,用“S”形吊勾吊挂,袋距8~10cm。

  地面栽培黑木耳,将地整理成畦状,设排袋架,露地立放,搭 简易遮*草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利保温保湿。

  2.采收 黑木耳成熟的标志是:耳色转淡、舒展变软、肉质 肥厚、耳根收缩,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耳片已成熟,就可采收。 若颜色深褐,耳片内卷,富有弹性,菌柄扁宽,则木耳正在生长中。

  采收前要停止喷水1~2次,让耳片稍干,使表面含水量减少, 采摘时不易碎裂,有利晾晒。采后残存的耳根,可用利刀削去表层 老化的菌丝,让菌丝再生,形成原基出耳。

  黑木耳采摘后,要及时摊铺在晒席上,放在烈日下晒1~2天, 不宜多翻动,以免耳片碎裂和卷曲,降低等级;遇到*雨天,要用 40℃温度烘干,保质保量,增加经济效益。

如何种植黑木耳?

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适于夏、秋季栽培。
根据各地栽培实践,在华北地区,1年中可生产2批。第一批,2月下旬至3月中旬(30天)生产原种;第二批5月下旬至10月中旬(60天)出耳。在华东地区,1年以生产1批为宜。生产日程的安排是:11月份制原种,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耳。
二、场房设备
场房最好设在交通、能源方便,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利于排水的地方,不要设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场房设计应有原料室、配料室、灭菌室、**室、接种室、培养室、贮藏室等。其设计上要考虑到生产流程,质量标准上要达到无菌条件。场房规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安排,但必备的设备有灭菌锅、接种箱和培养室。现对各室的主要功能叙述如下。
1、原料室
用来贮备生产设备和物资(原种瓶、栽培袋、锯木屑、麦麸和常用药品等)。
2、配料室
用来栽培料的配制,原种瓶的洗涮。室内要求有水、电设备,拌料机、装料机、分装机、分装操作台等。
3、灭菌室
用于原种瓶和栽培袋的灭菌,室内设立常压灭菌锅或高压灭菌锅。
4、**室
用来摆放灭菌后的原种瓶或栽培袋。
5、接种室
面积4~6m2,高约2.2m,房顶铺设天花板,地面和墙壁要平整、光滑,以便于清洗消毒。接种室内设有工作台用来接种操作,工作台上方装置紫外线灭菌灯(波长2587埃,30W)。
6、培养室
用于原种瓶或栽培袋的养菌,内设档养架{木制或角铁制成,每个架子宽75~80cm,长度不限,每个架子5~6层,每层间距40cm左右,每个架子的间距70cm左右},培养室内设有取暖设备(暖气、地龙或地炕等)和通风口,以保证室内温度

谁有详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越详细越好。谢谢。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何建舟 陈少林


  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


  黑木耳又称云耳、细木耳,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而且具有降低血脂,缓合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用功能,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有段木和代料两种。本文主要介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有关知识。代料栽培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节省木材,容易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由许多无色透明具有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部分。子实体胶质,单生或丛生,褐色或灰黑色,干后深褐色近黑色。孢子肾形,表面平滑。子实体干后收缩,可以吸收其干重的15倍的水分。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如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还需少量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2、温度
  孢子萌发适温为22-28℃,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5-35℃之间都能生长,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黑木耳的菌丝体较耐低温。子实体在15-28℃之间都能形成和生长,但适宜温度在15-25℃,木耳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生长速度慢,子实体质量好;反之,生长速度快,质量较差。
  3、水分
  菌丝体生长时含水量在60%为宜,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基质有相应的水分外,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90-95%,为了获得较好产量,栽培黑木耳的管理要采取干湿交替的措施,就是说在木耳采收后,要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然后加大空气湿度,以促进子实体迅速生长。
  4、空气、光线、酸碱度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发育过程中都需较充足氧气。黑木耳菌丝体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耳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光线充足,黑木耳颜色较深,生长健壮,耳片肥厚。菌丝在PH4.0-7.0之间都可以生长,但以PH5.0-6.0为宜。
  三、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本项技术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压灭菌”、“双扦连结”接种法,使菌袋养菌仅需18-25天,成品率在98%以上;同时,采用遮荫覆膜控温补湿催耳,定时喷雾栽培方法,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90天,17-33厘米菌袋每袋产干耳50-60克,并且具有木耳单片无根的特点,产品质量优于段木栽培的品质。
  1、栽培季节
  在气温10—32℃的季节可栽培。制袋,早熟品种在栽培前4-5天进行,中熟品种在栽培前50天进行,晚熟品种在栽培前70天进行。在秦巴山区,具体时间于四月上旬至五月下旬制作栽培菌筒为宜。
  2、菌种的选择
  木屑袋料栽培黑木耳,首先应选择优良菌种,主要表现在:菌丝活力旺盛,抗杂能力及抗逆力性强,耳片生长速度快,耳片肥大,单片,成熟期在15-20天内,耐旱或耐淋。根据菌种特性,可分为早熟及中晚熟品种。
  3、原料的配备及菌袋制作
  ①原材料的准备:在制袋前备好17×33厘米聚丙烯菌袋、3.0×2.5厘米口圈、代用棉、25厘米镊子、酒精灯、95%乙醇、75%乙醇、甲醛、高锰酸钾或烟雾杀菌剂;同时备好木屑或棉子壳、稻草、玉米芯、麸皮或精米糠及其它物品。
  ②配方:
  A木屑88.5%,麸皮10%,碳酸钙1%,添加剂0.5%;
  B棉籽壳90%,麸皮8.5%;碳酸钙1%,添加剂0.5%;
  C木屑48.5%,稻草40%,麸皮10%,添加剂0.5%;
  D的木屑40%,玉米芯48.5%,麸皮10%,添加剂0.5%。
  ③原料配制、装袋及灭菌
  先将所需的麸皮、碳酸钙充分拌匀,再将添加剂溶化于总料所需的水中(含水量60%),预湿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稻草),最后将拌有碳酸钙的麸皮(米糠)均匀的撒洒在预湿的木屑(棉予壳、玉米芯、稻草)上,充分进行翻拌,至均匀为止。若用拌料机,可将所需的原料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后,加水及添加剂再次搅拌均匀即可。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入17×33厘米菌袋中,并使菌袋中间有直径为1.5厘米自上而下的通气孔。一般17×33厘米菌袋装干料0.55—0.6公斤。料袋装好后,套上3.0-2.5厘米的口圈,塞上松紧适度的棉塞,置高压灭菌锅内,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条件下保持60分钟。
  4、接种与培养
  袋栽黑木耳的菌种用长10厘米栎木扦做菌种母种。接种时采用双扦连结接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对经过灭菌后的菌袋,待袋温**至30℃以下,将菌袋及经过消毒处理的木扦母种顺序装入接种箱,按甲醛、高锰酸钾1:1混合薰蒸30分钟,在无菌状态下,每次将一根木扦菌种插入袋底,另一根木扦交结第一根木扦,第二根木扦菌种的另一端与棉塞接近,菌扦接入袋内后,迅速将棉塞塞紧后放进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求干净、保温、通风良好。培养架每层间距28-30厘米,宽70—80厘米,长度视房屋而定,最高不超过10层,培养室及培养架先用10%的来苏尔或300倍的克霉净进行空气消毒,再按每平方米35克高锰醉钾和甲醛薰蒸24小时进行杀菌。培养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空气湿度控制在55%。进行菌袋培养时,袋间必须留有空隙,菌袋放进培养室后,在恒定的温度和偏小的空气湿度下,加强通风,经18—2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5、场地的选择及搭建
  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平地或田间,一般情况下每一万袋需占地330平方米,场地选好后,经平整再搭建成距地2米高的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在遮阳网下,再用竹片搭成覆膜(以膜上不易积水为宜),宽度为1米、长度为6米的小拱棚架,棚架间距0.4米,棚架内的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孔径间距8 ×8厘米,孔径0.6-0.8厘米),在摆放菌袋之前,须先在拱棚内的耳床上浇足清水。
  A、划口:根据不同的品种,菌丝长满袋后的划口时间亦不相同,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5-7天划口,中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20天划口,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30—40天划口。其方法为:用刀片在菌袋周身划咸“/’字口,长度置1—1.5厘米,深达菌料1厘米(将划口略微拉毛),每袋划“/”字口8-9行,每行7-8*。
  B、催生幼耳方法:将划好口的菌袋,摆放于拱架内,每袋间距3厘米,然后覆上2米宽的薄膜,使棚内温度达到18—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一般情况下,4-5天可开始出耳;经7-10天,划口处可全部出耳(棚内温度若低予18℃时,耳基形成时间得适当延长),当棚内温度高于28℃时,在拱棚间布上喷水带,通过定时对薄膜外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喷水时间视外界温度状况而定,在温度较高时,喷水时间可间隔60-30分钟,喷水时间每次10分钟。当划口耳基全部形成后,加强棚内通风,或揭开薄膜喷雾增湿,促成耳基伸展成耳片,当耳片展至1厘米大小时(正常情况下10-15天),可移出拱棚外,进行吊袋或畦地摆袋进行出耳管理(也可就地拆除遮阳网,调整菌袋距离,规则摆放,重新布置喷水带),进行出耳管理。
  C、畦地摆放木耳菌袋方法:对已形成耳片的菌袋,在催耳场地旁将场地平整至宽度为2.5米,长度视场地状况的出耳床畦,间隔0.5米,在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见前述),耳床畦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水泵电源上接入定时***。
  D、吊袋出耳方法:先建造一个长短不限,宽1.2米、高1.2米的支架,支架上横放间隔25厘米的竹杆5根,地面上铺上有孔的地膜.然后将已展片的菌袋用两根草球绳横行串起,菌袋上下左右间隔10厘米,一般每串栓8-10个。菌袋吊起后,最下一个菌袋距地约10厘米。同时支架上方的中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并将水泵电源接入定时***。
  6、出耳管理要领
  无论是畦地摆放还是层架吊袋出耳,首先是将已展片的菌袋,让阳光照晒至耳片完全干透,再喷水增湿进行育耳。对耳片干透后的首次喷水,持续喷水60-90分钟,直至耳片吸水达到饱和(湿透) 之后,若遇晴天,每次间隔40分钟,每次喷水10分钟(由水泵定时控制自动完成),若是*天,每2小时喷水10分钟,夜晚在空气湿润时不喷水,若空气干燥,每2小时喷水10分钟。这样持续2—3天后,当耳片不再生长或长得很慢时(因为基本消耗完菌丝体所积累的营养),停止喷水,让阳光照晒2—4天至耳片干透后,再根据天气状况喷水,至耳片不在生长时,再次照晒至耳片干缩。这样反复干干湿湿3—4次,耳片即生长“成熟”。在干干湿湿管理方面,要干就是把耳片完全干透。要湿就使耳片吸水达到完全饱和。
  7、采收与加工
  当耳片生长成七八成“熟”时,应停止增湿育耳,此时须在阳光下将耳片晒干成“九成干”时,在下午或次日上午进行采摘。采摘时手捏耳片,若略微带劲将耳基从划口处不带菌料脱落,说明耳片已生长“成熟”,随即将其摘掉;如略带劲,耳基与菌料仍然牢固,表明耳片尚未“成熟”,再补水增湿一次再生长晒干后采摘。用此采摘方法,既能保持木耳的商品价值和不至于带出菌料,影响下茬出耳,还可以提高采摘效率。采摘后的木耳,当日凉晒在竹席上至完全干燥,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在淋雨季节采摘的木耳,可放在有强力热风源的烘干机或烘房的笆子上进行烘干,烘干时,将湿木耳再一次摊在竹笆子上,在强力热风干燥下,经12-18小时即可烘干,在湿耳烘干过程中,不要翻动,以免造成“拳耳”。烘干后的木耳,应及时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保藏或上市出售。
  作者 何建舟 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 高级工程师
  陈少林 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 工程师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