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白对虾肝黄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总是出问题?如何维护对虾的肝胰腺健康?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总是出问题?如何维护对虾的肝胰腺健康?

对虾消化腺是一个大型致密的腺体,由于肝脏和胰脏还没有完全分离,故统称为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肝胰脏的正常与否,是对虾身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

在白斑(WSSV)、桃拉(TSV)等**性疾病肆虐中国对虾养殖业时,很少养殖户会关注对虾的肝胰脏问题。但近几年来,由于肝胰脏肿大、萎缩、模糊、变色等病变进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对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保肝护肝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最近几年对虾肝胰脏如何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总是出问题?如何维护对虾的肝胰腺健康?

第一是对虾的选育。目前的对虾选育片面追求对**性疾病抵抗力、生长速度,忽视了对消化系统强化、免疫力的提高。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一方面的增强必然会导致其它方面的削弱。

第二则是养殖环境的恶化。目前中国农业废水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这意味着整体农业,当然包括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且,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第三,养殖密度的增大,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忽视或片面取代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对虾和水体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的存在,所以保肝护肝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养殖全程的常规议题。

正确有效地给南美白对虾保肝护肝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常肝脏与异常肝脏的对比

正常白虾肝脏一般呈黄褐色,很多时候也受食物的颜色影响,健康的肝脏下端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非正常白虾肝脏变红、变白、肿大或者萎缩糜烂,组织柔软,缺乏弹性。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样变性。

肝脏病变的过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黄褐色(正常)、浅红色、深红色(肿大,初期)、稍微发白(开始萎缩)、完全变白(糜烂,后期)。发病初期该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白虾往往会继发肠炎病、黄鳃病、黑鳃病、烂鳃病、红体病、白斑病等疾病。特别是**性疾病,很难医治,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将病情较轻和健康的对虾保留下来,损失往往比较大。

二、正确有效的保肝护肝流程

1、加强营养——为保肝护肝提供内在的物质基础

白虾保肝,应该从虾苗就开始做起。投苗第二天开始连续投喂虾片或者酵母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开口料,可保障虾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肝脏健康发育,为正常渡过转肝期打下良好营养物质基础。有了充足全面的营养,对虾机体才可以合成肝脏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很多时候,营养的吸收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比如部分维生素有利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所以营养必须全面。

2、转肝期——顺利转肝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虾的转肝期通常指由摄食天然饵料变成摄食人工饲料的过程,因食性改变,肝脏负担加剧,而此时肝脏同时又在快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服保肝有较好的效果,但开料后对虾摄食量依然很小,若单通过内服保肝药物促进转肝效果一般不太显著。建议在对虾开料前后1-2天(第一造虾通常为20-25天左右,第二造虾为18-20天左右),在加强改良池塘环境的前提下,在饲料中拌入**性小、容易被白虾吸收的保肝类产品,以胆汁酸为最佳,对促进转肝效果最明显,此阶段肝脏标志变化为形成明显的白色包膜,脏脏功能逐渐趋于完善。在水产动物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胆汁酸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胆汁酸能有效防治对虾肝胰腺的炎症在其他水产动物上已得到了验证。胆汁酸在鱼类胃肠道中能帮助创造能够杀灭和消化某些细菌和**的环境,胆汁酸对急慢性炎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胆汁酸还对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菌、金**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刘玉芳等(1998)利用从草鱼胆囊中提取的胆汁酸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胆汁酸盐对草鱼肠道三种革兰氏*性菌(金**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定期保肝——防止反复,健康肝脏需长期养护

对虾转肝后摄食量增加,肝脏虽然已经适应人工配合饲料,但因其承担了消化、解毒、调节免疫等诸多重任,负担依然很大,常易出现肝红、厌食等**症状,建议每隔10天(从转肝期至卖虾)拌一次保肝胆汁酸,以预防肝脏发生反复**变等问题,维护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加强消化吸收和解毒能力。

另外实践证明,健康的肝脏通常不容易产生“白便”,因此预防对虾“白便”应该从养护肝脏开始。

4、严格控料——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维护与稳定

很多养殖户朋友在养殖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时常出现投料过多的情况,投料过多,大大加重了对虾肝脏的负担,且对池塘水质、底质形成污染,对虾容易应激,甚至发病。这就是为什么偷死的虾塘经常先死的都是大虾的原因。所以,严格控料,可以有效减轻对虾肝脏负担,对维护肝脏尤其重要。

5、环境改良——为肝脏的发育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白虾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相对鱼来说是很高的,甚至近乎苛刻,肝脏尤其如此。很多环境的变化,经常首先表现在虾须、虾尾部,以及肝脏上。良好的环境,是对虾肝脏顺利快速发育生长,成功转肝的外在重要条件。所以要定期进行水质、底质环境改良,经常培水,使虾塘一直处于良性的物质循环中,形成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

南美白对虾在转肝期有哪些保护措施?

转肝期其实就是南美白对虾苗的食性转变的一个适应性过渡过程,一般是指由天然的浮游生物饵料转到人工配合饲料,也有说法是饲料由0#转入1#料,或1#料转为2#料,这时虾苗食性的转变就会影响到肝胰脏,肝胰脏表面会逐渐出现一层白膜,白膜在3~5天后会渐渐包围整个肝脏后缘和底部,肉眼可见的白膜就是脂肪积累,然后白色的包膜消失,其肝脏的包膜变为棕褐色,这个过程称为转肝期。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

一、稳定水体

养殖前期由于水体还不太稳定,藻相、菌相以及水质各项指标都易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使虾苗产生应激,导致其吃料不正常、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疾病。调水工作建议预防为主,定期(3~5天左右)追肥补菌,少量多次,稳定水体的藻相和菌相,定期(5~7天)泼洒有机酸解毒稳水。天气突变或蜕壳时,及时泼洒有机酸产品+赛有渔液肽美+钙制剂, 减少对虾应激,促进快速硬壳。

二、保肝排毒

饲料中难免会产生少量的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建议定期拌喂对虾肠肝宁+丁丁强+赛有渔液肽美,促进肝胰脏的解毒排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连续投喂5~7天,转肝期可连喂2个疗程,间隔为7~10天。治疗疾病时,拌喂抗生素虽能杀灭体内病菌,但会损伤肝细胞,预防时不建议选用。

三、生态防病

水体消毒和杀虫都容易影响到藻类生长,引起缺氧、水变和对虾应激反应,同时,消毒剂和杀虫剂对对虾的肝脏也有损伤。转肝期最好不要使用,如果非得使用,建议可以分为两次使用,避免虾苗产生强烈应激。

日常可通过合理使用稳多多、芽芽乐和**酸等有益菌,来抑制水体有害菌,防虫害可以通过调水改底措施抑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必要时可使用中药制剂草本驱虫净或茅孢清驱杀寄生虫。

“转肝期”出现肝脏异常,需要治疗时,对虾吃料已经减缓,除内服外,还可连续外泼1~2次。一旦出现如肝萎缩、肝硬化等严重症状,治疗的难度就会非常大。所以,建议以预防为主,保肝工作从苗期就开始做起,平时拌喂赛有渔壮虾宝,定期拌喂对虾肠肝宁,增强肝脏解毒排毒功能,修复肝脏损伤,降低肠炎、白便、偷死等发病率。拌喂对虾肠肝宁时可配合赛有渔液肽美、丁丁强或**酸等产品,有助于肠道消化吸收,以减轻肝脏的消化负担。

白对虾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南美白对虾有坚硬的外壳以保护身体,它的**和生长发育总是伴随幼体的不断蜕皮和幼虾的不断蜕壳而进行的,以此达到生长的目的。南美白对虾以其生长速度快著称,因此南美白对虾蜕壳对于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一般幼虾蜕壳次数在水温28℃时,虾苗30~40小时蜕壳1次;体重为1~5克的仔虾4~6天蜕壳1次;15克以上的大虾一般2周蜕壳1次,蜕壳时间一般在农历月初一或者十五左右。对虾蜕壳是否顺利与身体强弱、病菌、敌害乃至同类侍机侵袭有关。另外,环境因子突变、饲料营养不全面等也会对其蜕壳造成影响。

南美白对虾蜕壳前后状态

顺利的蜕皮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蜕壳前,是指上次蜕壳结束至下次蜕皮开始的时期,其时间依体长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2~15d之间。在此期间,南美白对虾主要进行营养积累,其中包括钙的积累。如果此时对虾生活的水质低下或环境条件不好,疾病缠身,往往容易对虾引起身体较弱,就无法顺利蜕皮,或者异常蜕壳。又或者营养不足时,对虾蜕壳反而对虾体重会出现负增长。

2、蜕壳中,对虾身体会大量吸水,让旧壳破裂,对虾弹动身体以此从旧壳中弹出,这个过程往往仅需要仅几秒至十几分钟。蜕壳期间是要消耗许多能量的,如果对虾体质虚弱或体内营养积累不足,往往蜕皮不完全,形成双层壳,可能会导致对虾死亡的现象。

3、蜕壳后,指新皮由软变硬的时期,初期对虾往往活力弱,不怎么摄食,时间大致是1.5~2d(虾苗除外)。逐渐对虾虾壳开始钙化,开始大量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等壳硬化后,虾体会排出身体吸收的过多水分,开始摄食,完成一次蜕壳周期。如果旧壳蜕去后,新壳如不能及时钙化,从而形成“软壳虾”

因此看来,南美白对虾蜕壳不遂,或者蜕壳后吃料不长,活力差,这些都往往是由于对虾蜕壳前后水质恶化和营养缺乏有重要关联。

水质恶化一般是会出现养殖水面浮有油膜或者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此时水中氨氮**酸盐严重超标,有时水面上飘来阵阵腥臭味跟**性气味,这是水体中会产生多种毒素**虾体,会诱使对虾异常脱壳或者对虾疾病,无法顺利蜕壳,严重阻碍对虾生长。因此防控水体氨氮亚盐长期超标问题,是需要长期控制的过程,决不能置之不理。

营养缺乏会导致虾体羸弱,活力不足,无法在保证对虾蜕壳期释能够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任何一项营养缺乏,都会影响到对虾的顺利蜕壳,或者蜕壳后体重负增长。所以,保证对虾的肠道健康、促进对虾营养吸收至关重要。

小编在此建议长期饵料中添加优兰宝1KG/T,优兰宝主要成分是丝兰提取物,不但能改善对虾肠绒毛长度厚度,增强肠道吸收能力,增强虾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还能提高饵料中蛋白利用率,减少对虾粪便等在水体中氨氮的排放,控制氨氮在水体的累计,抑制了水体环境中亚盐的大量产生,真正由内而外的两方面保护对虾脱壳期的顺利进行,实现对虾快速健康的生长,实现养殖户朋友们更高的经济利润。

白对虾养殖技术

白对虾养殖技术如下:

1、养池要求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通常虾池的深度在1.5-2米左右,保证虾池有着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虾池的换水。还要保证水池中有着充足的水源,水质要干净,含有充足的营养成分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需要。最后,虾池中要增设增氧设备,在一定的实践中向虾池内供给足够的养分,提高虾池的溶氧量。

2、虾池灭菌

在放养虾苗之前,要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还有养殖后虾池中的卫生等问题。对虾池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在虾苗放养前一个月的时候,在虾池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消毒,且应该提前七天向虾池中加入比例的漂**。也可以在池中加入一定的水质肥料,像水肥宝等,这可以是虾池中达到充分的养料,为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虾苗选种

南美白对虾本是生活在南美咸水中,只是引入中国后开始淡水养殖,所以由于养殖的水是淡水,在选择虾苗时也要选择经过淡化处理的。避免选择虾苗之后,虾难以适应淡水的池塘环境,导致大面积死亡。在选择虾苗的时候,根据虾池周围的环境和季节特点等,不懂得尽量询问有经验的养殖人员。掌握市场需求,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品种。

4、水质调节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时候,换水不是很容易,比较困难,所以在换水的频率会比较低。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虾池中水质的了解,通过之前换水的老水研究池中水质的变化,通过换水减少饲料等方法保证水质的干净。根据每个季节不同的水温变化,掌握四季的变化情况,水温变化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温变化对虾产生的影响,加强水质的调节,对虾的养殖有一定的作用。

5、喂食

一般喂食廉价的小贝类或鱼浆,也可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投喂量应当根据虾体的大小、成活率、水质、环境、饲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判定。每天多次喂食,晚间投喂量占60%~70%。

6、日常管理

每天三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色以及白对虾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吃食情况,早中晚各巡视一次,以调节投饵量和是否要开增氧机。

吃什么中药能补肝

补肝的药不要随便乱吃,因为吃不好会影响心脏的,建议多吃些食疗,可以少吃动物的肝脏,胡萝卜,菠菜,等,药物,清肝的菊花,龙胆草,明决子,补肝的有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疏肝的有柴胡,香附,川楝子,等,具体还要看你的情况,
还有,生活要规律,不要熬夜,不要喝酒,不要动气。

白对虾脚黄是什么问题

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发黄的原因

白便问题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状况严重的可导致虾偷死。南美白对虾白便用什么药可以防治?

虾病预防为主,日常管理中如何预防白便?

南美白对虾虾肝胰脏发黄好不

正常的应该是褐色的,白色**都不正常。用点保肝护胆的药应该可以了。注意水体消毒,给个采纳谢谢

养殖网南美白对虾红尾红须黄足怎麽处理

根据您所述情况,我确诊为:对虾红须红尾病
患有红须红尾病的南美白对虾体表症状均为红须红尾、食欲减退、肠道无食,同时在水面缓慢流动,肝胰脏无肿大现象,脱壳不逐,一般一天每个池对虾死亡10多尾至几十尾。因为在养殖周期中,当由于天气突变、*雨天气、水体转水、底质败坏等突然的水体剧烈变化引起的对虾应激而产生的红须红尾现象,容易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1、加强增氧;
2、水体消毒:柔和性的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如:金碘等);
3、消毒后第3天,加注新鲜水,同时肥水,及时调整虾池的水色恢复正常。
4、内服: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高稳维C“、”拜激灵“、”速补100“(四川拜耳公司产品);
5、游泳足发黄,是弧菌感染的现象。这进一步证明您虾塘水质污染严重,应该及时改水、改底了。
红须红尾病通常在用药5天后,死亡数量减少,7天后基本稳定,没有死虾。

白对虾肝黄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