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丹东花蛤养殖公司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花蛤一亩需投资多少?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殖花蛤一亩需投资多少?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投入的各项成本主要包括:苗种购买支出、机械作业费、设备折旧、管理费、销售费、苗种运输费、雇工费用、家庭用工折价、捕捞费用、滩涂租赁费、滩涂使用金、水电费、修理费、其他杂费等。平均下来每亩成本大概在七千元左右。

花蛤人工养殖情况?

一、场地选择  花蛤养殖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且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底质稳定,含沙量为70%~90%,比重1.012~1.022,流速40厘米/秒~100厘米/秒的中、低潮区滩涂,或底质、水质条件适宜的围垦区内的池塘、滩地。养殖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  二、埕地清整  已连续养殖多年的滩涂(或池底)需翻滩改良。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多次冲洗和太阳曝晒后,整平滩面,捡除敌害生物及杂物。易受洪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宽30厘米~40厘米,堤高出埕面20厘米~30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垦区内池塘、滩地养蛤,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播苗前一个月,先排干池水,连续曝晒池底15天~20天,然后用漂**(含氯量25%~28%)全池均匀泼洒消毒,用量15公斤/亩~20公斤/亩。消毒后,用网目0.258毫米(60目)的筛网过滤海水,进水浸泡2天~3天,排干池水,并重复浸泡、排水2~3次。清塘后,进水深30厘米~50厘米,施肥(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单位水体用量分别为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和0.1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培养基础饵料,使水色呈浅褐色,以利花蛤生长。  三、蛤苗选择  蛤苗按发生季节、外表颜色和个体大小分为白苗(壳长0.5厘米)、中苗(壳长1厘米)和大苗(壳长2厘米)。提倡放养大规格蛤苗。蛤苗产地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蛤苗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288的规定。要选择当日采收、含泥沙杂质少的蛤苗,而且每一批蛤苗,应大小均匀,无破损,健壮,活力强。  四、苗种运输  当天采收、当天运输、及时放养,遵守“通风、保湿、低温”三原则,防晒、防雨淋。车运时以竹篓装苗,每篓20公斤左右,以不满出篓面为宜。篓与篓之间紧密相靠,上下重叠时,中间隔以木板,防止重压死亡。船运时,舱内放置若干个用竹篾编制成的“通气筒” (高70厘米~80厘米,直径30厘米),苗种围着“通气筒”倒入舱中,以利于空气流通,防止舱底的苗种窒息死亡。  五、播放蛤苗  根据苗种规格不同,白苗一般在4月~5月,中苗在12月至翌年2月~3月,大苗在产卵之前(9月中、下旬)播苗。播苗方法建议采用湿播(又叫带水播),以提高播苗的质量与效果。  六、养成管理  (一)抓补苗:播苗后要及时检查种苗分布情况,过密的要散开, 过疏或局部发生死亡的应补苗。  (二)抓移殖:小苗一般撒播的潮区较高,经6个月~7个月养殖后,个体增大,摄食量增加,抗敌害能力增强,应移养到较低潮区,加速生长。夏季烈日暴晒,埕地较高的蛤苗要移殖到潮区较低处。  (三)抓防灾:易受台风、洪水、酷热以及漂油和其他污染物影响的养殖区,要做好防范和抢救措施。台风来临前要提早收获或移到安全海区养殖。洪水后要及时清理覆盖埕面的泥沙,集拢散蛤减少损失。  (四)防敌害:养成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清除危害严重的敌害生物。鱼类敌害可用茶籽饼(用量5~8公斤/亩)捣碎泡水,均匀泼洒埕面。蟹、螺等敌害,可用网具或手工采捕清除。  垦区蓄水养蛤,要严防滤水网破损,可利用夜间灯光诱捕水中的鱼虾蟹等敌害生物或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敌害生物。杀除浒苔,先将水位降至20厘米~30厘米,再用漂**全池泼洒,经6小时~10小时,引入过滤海水冲稀,然后把水排干,经2个~3个潮水反复冲洗,即可。  (五)繁殖基础饵料:垦区蓄水养蛤,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使水色保持浅褐色。若水色变清、饵料不足时,可投喂豆浆作为代用饵料,单位水体用量为1克/立方米 (以干豆重计)。  (六)专人管理:整个养殖期间,应认真做好生产记录。蛤埕要有专人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鸭群侵入危害,还应注意及时填平埕面,修补堤坝水闸等,以保障养殖生产安全。  七、质量安全  应着重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质、强化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加强花蛤产品的质量安全措施:  (一)选用的养殖场地、蛤苗和清池消毒除害用的药物以及肥料等,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的要求;  (二)养殖埕地和设施使用前应彻底整修消毒,有效控制病源菌的危害;  (三)蛤苗应采自渔业环境达标的养殖海区,必要时应先检测后采用,以保证蛤苗质量;  (四)提倡生态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五)防治病害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用药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  (六)建立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育苗和养殖水源、养殖水体和投入品作全程监控检测,建立养殖过程的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以确保有关技术措施的准确、到位。  八、适时收获  花蛤经1年~2年的养成,长到壳长3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从3月~4月开始,直到9月花蛤繁殖期前结束。收获的花蛤质量应符合NY 5288 的规定。关于蛤蜊的人工种植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海鲜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蛤蜊既味道鲜美,价格又实惠,在市场上非常的畅销。蛤蜊吃什么蛤蜊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蛤蜊一般就吃浮游生物、藻类等,

花蛤养殖?

买回家的花蛤养殖方法:准备一个脸盆放入花蛤,注入刚好没过花蛤的水量,然后往水中加入五克左右海盐,搅拌均匀,没有海盐也可以用食用盐代替。之后把脸盆放到*凉处或冰箱冷藏室,花蛤这样可以养2 ~3天。

养殖花蛤一亩需投资多少?

1、养花蛤要选择交通便利、无污染、潮流畅通的池塘、滩地,而且养殖要符合规定的相关标准。养殖池若是有过多年养殖的就要将**的泥沙翻出经阳光暴晒和潮水的冲洗。另外要将养殖场地里面的杂物和敌害生物清除干净,以保证花蛤的生长。2、要养殖品质好、产量高的花蛤,花蛤苗一定要选好。花蛤苗有白苗、中苗和大苗三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花蛤苗。在选苗是要注意每一批的花蛤苗的大小要均匀,而且外壳上没有破损,看上去比较健壮有活力。另外花蛤育苗的时间在9-11月(地区不同可能是会略有差别),适宜的育苗温度是在18-30度。3、放苗是要根据种苗的规格来选择时间,如果是6白苗就在四五月播苗,中苗就在当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二三月,大苗在九月的中下旬放苗就可以了。4、放苗之后要及时的检查养殖场地里的花蛤苗的分布情况,不要出现过密或者过疏的情况,另外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要及时的捞出并补上新苗。5、一般花蛤苗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个体会增大,摄食的量也会加大,这时候要注意适当的增加食物的供给量。另外在此期间要对花蛤场地定期的进行检查和防治敌害,还要记得经常查看滤水网是否出现破损的情况。6、在养殖时还要注意养殖池内水色的变化情况,天气晴好时可以每两三天施用0、5-1千克/m3的尿素,如果水清变清或者是饵料不足可以投喂一些豆浆来代替。7、一般花蛤经过一两年的养殖后就能够成熟收获了,收获时间从三四月份开始,可以抑制持续收获到九月。花蛤在收获是可以采用锄洗、荡洗、挖捡和机械采收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养殖场地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8、最后要提箱大家的是在养殖花蛤面养殖场地和养殖设备都是要经过消毒和整修的,在养殖期间的病害防治也要施用符合规定的低毒低残留的一些药物。而且养殖者要对养殖的水源、饵料等做全程的监控和管理,这样以保证花蛤的品质。

花蛤养殖前景?

花蛤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经济价值高。早在渔猎时期,花蛤就开始被人类采捕食用。据有关文献记载,花蛤早在唐朝时期就作为朝廷贡品;明朝正德皇帝赐其“天下第一鲜”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和苗种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花蛤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已成为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

花蛤的投资效益?

花蛤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由于花蛤生长快,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便,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耗能低、产量高、生产稳定等特点,也是对虾立体养殖的理想品种之一。因而已成为中国主要贝类养殖种类之一。是中国的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开发浅海贝类养殖是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花蛤每年9—12月份为培育幼苗季节,12月份左右出产沙苗(福建沙),基数为每斤5万粒到50万粒,翌年3月至7月份出产成品苗(白苗,中苗,大苗),也是北方海区的成品苗播苗季节,每亩播壳长0.5-0.7厘米的花蛤苗150-200斤,养殖12-18个月左右,壳长可达3-5厘米,可行收获。一般亩产3吨,高的达8吨。投资花蛤养殖效益可观,每斤5000 粒左右的花蛤苗,购买价格约为每粒 0.002 元,经过12-18个月的养殖,长成每斤40-60 粒左右的花蛤成品,其销售价格为每斤3- 4 元左右(每粒 0.05 -0.10元),即增值25- 50 倍。所以,大批山东、辽宁等地区的蛤仔养殖户南下购苗。北方某养殖户2000年从福建莆田下尾村购买杂色蛤幼苗500吨,成本仅600万元,已成为辽宁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正在逐年增加,购买量已达到数千吨,除了一部分自己养殖,还转售周边地区的养殖户。青岛每年也从下尾村购进上千吨花蛤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