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常见病之赤鳍病和赤点病防治技术


1、赤鳍病[赤鳍病是一种病症名,主要表现为病鱼臀鳍和胸鳍出血,*门红肿,肠道充血等。]

(1)病因:嗜水气单胞菌侵袭感染。

(2)症状:病鱼活力、食欲均差,常静匿少动,重则水面缓游;臀、胸鳍基部、体表[(1).仪表。]及*门泛红,偶有体表溃疡、浮肿、腹腔积水现象。

(3)防治:清除死鱼,烧毁;用0.1~0.2毫克/升富氯全池消毒;内服[内服是汉语词汇,拼音nèi fú,出处《尚书·酒诰》。]鳗健康1号,添加量1.5%,拌料投喂。

(4)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期:全年,春夏与秋冬季节换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度变化大时易发病。

(5)危害性:常见病,病性发展缓慢。

2、赤点病

(1)病因:一种短杆菌感染,水温较低、盐度较高时发生。

(2)症状:潜伏期[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约1周,发病至死亡时甚短;全身性出血;轻擦腹部表层时,表皮、血液、粘液一起剥落;轻握鱼体,放松后手上可见血液。

(3)防治:用0.1~0.2毫克/升富氯消毒池水;内服鳗健康l号,添加量1.5%,拌料投喂3~5天;提高水温至25℃以上。

(4)发病期:冬末早春水温25℃以下。

(5)危害性:常见病,易引起大量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