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生石灰中毒


[病例569]广东省清远市某养殖基地一水渠[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宽约3米,长约150米,分为上、中、下段(图1、2),中间有水泥墙和网片隔开,水源从上段进入,下段末端流出,最深水位70公分[公分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底质为黄土、沙石、水泥混合,四周为水泥砌成。无增氧机,流水养殖,水源为水库水,常温水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约26℃,还设置有低温[制冷技术是研究获得低温的方式及其机理和应用的科学技术,从广义上讲,凡是低于环境温度的都称为低温。]水进水管道,低温水的水温约18℃,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简易测试盒测得水源pH值≤6.5。水渠前期养殖加州鲈亲鱼后转入[转入,拼音是zhuǎn rù,汉语词语,释义是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其它池塘,2020年9月8日使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带水消毒,直接将150斤生石灰倒在水渠中段[阶段的一部分,其上部以回风巷道为界,下部以运输平巷为界,沿走向以井田边界为界。]上游,期间一直保持流水,水深约30公分。

9月17日,从其它池塘共搬约2400尾加州鲈亲鱼转入该水渠,鱼在原有池塘养殖情况较稳定。上午10:30左右转入第一车鱼,部分鱼入水渠上段,上段鱼入池后未见明显异常,部分鱼转入中段,同时发现中段上游还有大量石灰堆积,打开低温水管道冲水[冲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ōng shuǐ,意思是重要水道。];之后约11:30又转入第二车鱼,放水渠下段。12点10分冲水后水深达70公分,观察水渠中段大量鱼集中在冲水口处(图3),中、下段鱼出现游边、体色发黑症状,游边鱼大多数胸鳍、背鳍、尾鳍发红(图4),有的鱼鳍[鱼鳍是鱼的游泳**,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脂鳍(仅见于脂鲤科鱼类、多数鲑鱼及鲶鱼)等。]条已经发白,下颌发红(图5),部分鱼巩膜充血发红(图6),多数鱼角膜浑浊发白,(图7),用水质简易测试盒测得水渠中段末端水质指标:pH值≥9.5(比色卡最高值)(图8),氨氮、**酸盐未检出,哈希溶氧仪[溶氧仪(Dissolved oxygen analyzer )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即在含氧的被测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不同金属电极上,将产生**还原反应,由此生成的扩散电流和溶液中的氧浓度呈一定关系的原理制作的测量水中氧气含量的仪器。]测得溶氧5.57mg/L,水温23℃,立即全开低温水管道阀门,同时打开水渠中另外2个冷水管道阀门,加大冲水。取3尾游边鱼,鱼鳍条严重充血发红、角膜白浊,解剖见肾脏两侧充血严重(图9),其它内脏**无明显异常(图10)。

连续冲水约5个小时后,下午4点用水质简易测试盒测得下段末端pH值7.0,关闭低温水管道阀门。下午18:10再次用简易测试盒测得pH值≤6.5,哈希溶氧仪测得下段水渠水温20.5℃,水渠大部分鱼体色恢复正常,但有些鱼趴底,部分鱼鳍条发红,角膜白浊症状依然明显,水渠上段鱼无损耗,中、下段当天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20多尾。

9月18日,死鱼40多尾,常温水水量不足水位降到30公分,水渠中、下段少量鱼鳍条依然发红。

9月19日,死鱼114尾。

9月20日,死鱼115尾。

9月21日,死鱼142尾,由于常温水量不够,适当加入冷水,沟里水位维持在30公分,水温维持在25℃,发现有部分鱼感染水霉,水渠上段始终损耗不大。

分析:1、本案例水体面积小,水位浅,生石灰堆放,虽然保持流水近10天,但药效未消失,造成水质pH值高,搬塘后直接导致加州鲈中毒死亡。

2、pH值高不仅对鱼直接产生毒性,还会腐蚀鳃和眼睛等组织**,此外造成鱼体表粘液脱落等,搬池操作加上水渠pH值和水温剧烈变化造成加州鲈亲鱼应激大,体质弱,低温还会继发水霉病,导致后续持续死亡。(利洋公司技术部吴佳燕提供2020.11.5)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