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鳗弧菌生物被膜在亚洲鲈鱼口服**中的作用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鳗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被膜在亚洲鲈鱼[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口服**中的作用》的文献解读,引用信息如下:

亚洲鲈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肉质而闻名。由于亚洲鲈鱼养殖的集约化和迅速扩张,导致了许多疾病的流行,尤其是由弧菌引起的疾病。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弧菌病是发生在海水和微咸水鱼中的一种主要疾病,常见感染的鱼类包括亚洲鲈鱼,鲑鱼,鳕鱼,**目鱼,鳗鱼,虹鳟以及贝类和虾类。鳗弧菌是亚洲鲈鱼弧菌的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严重阻碍了亚洲鲈鱼养殖的发展。

本研究评估了鳗弧菌生物被膜(BF)用于亚洲鲈鱼(Latescalcarifer)的口服**接种中的作用。将热灭活的细菌(freecell,FC)和细菌被膜(biofilm,BF)和基础饲料混合后每天以107、1010和1013CFU/每g鱼的剂量[剂量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为:1.药物剂量;2辐射剂量。]投喂20天,然后测定60天之内每10天的凝集抗体[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 Ig),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kangti]滴度。与FC和对照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 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相比,口服过生物被膜的鱼的凝集抗体滴度显着增加。在这三种剂量中,生物被膜组(BF)1010cfu/gfish/d的剂量被认为是接种**的最理想剂量。口服生物被膜组的鲈鱼相对存活率(RPS)高于游离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85.4%。这项研究表明,鳗鱼弧菌生物膜[生物膜(bioligical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shengwumo]口服**的性能要优于直接灭活的混合细菌**。该研究进一步表明在高食肉动物鱼类养殖中添加细菌病原体的生物被膜的口服**具有更好的性能。相关结果如下:

一、鳗弧菌生物被膜的免疫应答结果
投喂20天后,检测60天内每隔10天的抗体反应。结果发现血清中抗体效价和保护作用逐渐增强,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被膜抗原能够在后肠产生免疫应答,而后肠对最低限度的免疫原性表位改变都能产生免疫应答,这意味着我们能观察到生物被膜组更高的抗体效价和持续性保护作用。生物被膜多糖是一种中性己糖的聚合物,它能够包裹并保护细菌表面抗原不被肠道消化。

图1.不同剂量鳗弧菌生物被膜投喂后亚洲鲈鱼抗体反应

图2.不同剂量灭活的鳗弧菌投喂后亚洲鲈鱼抗体反应

图3.1010cfu/gfish/d剂量投喂后FC组、BF组和对照组亚洲鲈鱼抗体反应

二、保护率计算
鳗弧菌半数致死量[致死量是凡能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为106cfu/gfish(图4);在此剂量下,通过存活实验发现,对照组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仅为20%,生物被膜组的成活率为88.3%,而灭活鳗弧菌组的成活率为41.6%。生物被膜组和灭活鳗弧菌组的相对存活率(RPS)分别为85.4和27.0(表1)。

图4鳗弧菌半数致死量检测

表1106cfu/gfish剂量下各组保护率

三、鳗弧菌生物膜细胞制备方式
(1)接种1mL对数生长期(18h)的鳗弧菌,然后在培养箱中室温条件下培养,每天以120rpm/min速度摇6h
(2)第三天倒出上清,底物(几丁质[壳多糖(chitin)又称几丁质。])用PBS(pH7.2)冲洗三次,去除游离细胞
(3)几丁质底物在10ml离心管[离心管英文名称:centrifugal tube 或 centrifuge tube定义:管状试样容器,可带密封盖或压盖。]中和10mlPBS剧烈搅拌4分钟;以便从几丁质中分离生物膜细胞。
(4)将含有生物被膜细胞的上清液转移到新的无菌离心管中,通过离心获得生物被膜细胞
(5)PBS清洗三次后,并用PBS重悬
(6)和基础饲料混合之前在80℃条件下60min灭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