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开始了,河蟹养殖户如何应对蟹塘缺氧的问题

2017年7月18日,初伏的第六天,太阳在炙烤着大地,还有鱼塘!一大早,就接到客户来电,这个问塘上螃蟹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了怎么办?那个问螃蟹上草头了怎么办?鳜鱼突然死了怎么回事?各种问题,短时间的就集中爆发了,但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缺氧!不可否认,现在这个阶段是河蟹养殖最危险的阶段,动不动就缺氧,稍微严重点就少量死亡,最严重就是爆塘,这不是没有可能。作为一个每天与养殖户打交道的一线技术员,最难熬的,不止有37℃还在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工作,还有面对养殖户在出现损失时难过的表情;有对部分从业人员的不专业痛心疾首,也有对各种用药事故的担忧。于是,想抽出一点时间,整理出几点缺氧时的应对策略或作为缺氧前的防范工作,供养殖朋友参考。

螃蟹塘缺氧,有明显缺氧和非明显缺氧之分,明显缺氧,水中溶氧含量约为0mg/L—2mg/L,螃蟹表现为后半夜上草头、上防逃网,严重者在防逃网上堆积厚厚的一层,在太阳出来之后还不下水,一天后出现死亡,或者在当天就可发现套养的不耐低氧动物——鳜鱼、青虾等死亡。非明显缺氧,水中溶氧含量约为2—3mg/L,螃蟹极少数上草头,但是出现无病征零星死亡,或吃食量减少。

一、蟹塘溶氧的来源

任何事情,都有来龙去脉[来龙去脉,拼为lái lóng qù mài,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或一个人的来历。],河蟹塘的溶氧也一样。这个来龙,就是溶氧的来源,蟹塘的溶氧从哪里来?自然条件下,主要是两方面,自然(风力)溶氧和水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放氧,其中水草光合作用放氧应该要达到80%以上,其他溶氧还有藻类光合作用、撒增氧剂等。气温达到35度以上,大部分塘口就开始缺氧,而这部分塘口主要是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种植区,少部分塘口无缺氧现象,主要是以轮叶黑藻和水韭菜为主的种植区。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主要是伊乐藻的生理习性,水温达到30度左右就开始休眠,一休眠光合作用就减弱,所以产氧能力就弱了,而其他两种草不像这样,气温高一点反而长得更好。其次,还可以人力增氧,人力增氧,主要依靠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如果现在搞水产养殖,谁还不会合理利用好增氧机,只能说明他不懂水产养殖。那么,基于以上两点,养殖户朋友们该怎么做?

1、保持水草活力

以上已经说过伊乐藻的习性,水温30度左右开始休眠,一旦休眠产氧能力就下降,所以想方设法都要保持它的活力,即保持它的产氧能力,轮叶黑藻和水韭菜也一样。对此,要保持其活力,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新,以及水体透明度,最好能达到50cm上下,如果水质变差,比如浑浊、藻类过盛都是会影响的;其次,还需要及时的给水草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保障其生长需要,这就需要定期的施草肥。


2、合理的多开增氧机

现在很多塘口都装上了微孔增氧机,至于其好坏利弊,在此不多谈,但对于池塘溶氧方面,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合理的多开增氧机,就是在遵循增氧机的“三开两不开”原则下,尽量多开增氧机,以保证池塘溶氧量长时间处于高溶氧状态,利于螃蟹生长代谢。


3、加深水位

螃蟹塘在夏天气温高时加深水位,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底水温度,另一方面,更深的水位其载氧能力也更强,这很好解释,用一个桶装水跟用一个碗装水,谁能装得更多?

4、尽量在白天加注新水

在白天加注新水,如果是外源水,白天水质会比夜晚更好,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更少,溶氧更高;如果是井水,白天加水能降温,同时能让池塘里水流动和交换,打破温跃层,底层低氧水和表层富氧水能充分混匀,也能将底层耗氧有机质带到水面,曝气,然后**。

二、蟹塘溶氧的消耗

上面说了,蟹塘里面的溶氧来源,那么再说说溶氧的去路,把溶氧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在螃蟹塘,对于溶氧的消耗,主要是四方面,一是水草,而是养殖动物,三是底呼吸,四是原生动物[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和藻类,当然,还有氧气逸散,但那不属于消耗。下面细数一下溶氧消耗的几个路径:

1、水草夜晚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最终生成二**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耗氧

水草在白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但到了晚上,就开始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会大量耗氧的,这个过程在螃蟹塘表现得最为明显,缺氧最严重的塘口往往是水草面积占比最大的塘口。由此,无论池塘种什么草,都应该控制水草的量,能够保证河蟹蜕壳,也就行了。具体的水草占比面积,在50%左右即可,这个面积占比还可根据水草的疏密和深浅进行调整。在实施方法上,就是拉草,将整块的水草切成小块。



2、养殖动物耗氧

这不用说,养殖动物在水体里一天24小时都在耗氧,但这里也有方法减少耗氧。说白了,就是减少养殖动物的量,比如蟹塘里面套养或自然生长出来的小龙虾[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青虾、野杂鱼等,可以将已经成熟可以上市的那部分起捕;比如小龙虾,如果已经成熟(红壳),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尽早处理。

3、底呼吸耗氧

底呼吸,就是指时刻发生在池塘底部的一系列需氧过程。池塘底泥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在**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过程,还包括需氧微生物在分解、转化池底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都属于底呼吸。在底呼吸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大量耗氧的,有机物堆积的越多,**分解的需氧量就越大。所以,要减少这个过程是耗氧量,就是去有机物。去有机物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清塘,这在养殖过程中不易达到;另一种是改底,就是定期往池塘里撒底改,当然,最好是**型增氧底改。

4、原生动物和藻类耗氧

螃蟹池塘原生动物是很多的,比如枝角类和轮虫等,如果在低温阶段没有杀过虫的塘口,或者是高温阶段还原生动物还在生长期的塘口,都会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存在。另一方面,藻类呼吸作用也会耗氧。这两个过程,耗氧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量的多少,越多则越多,越少则越少。所以,为减少其数量,可以换新水,勤换新水能有效减少原生动物和藻类数量,减少耗氧。

总结

根据以上方方面面的分析和建议,我想读者朋友在心里应该已经清楚蟹塘溶氧是怎么回事,当然,在这里我没有定量,只是做了一个定性的工作,具体的操作还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在此不赘述。大道同源,明白了其来龙去脉,在养殖过程中加以应用,一方面增加溶氧,一方面减少溶氧消耗,一定能为螃蟹提供一个富氧的水环境。


北京水世纪谭梦明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