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的选择是人工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优质苗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1、选育
繁殖用亲鱼应选择经过纯系选育、年龄4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体重2~5千克的个体[通常是数字的名称,或者是某个物体的计量单位。],亲鱼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能仅以体重为唯一衡量标准,大个体的亲鱼不一定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年龄和良好的性腺发育度。一般2龄鱼中只有20%左右个体性成熟,3龄鱼可达到40%,而4龄鱼大多能达到性成熟,用于繁殖的成功率较高。而8龄以上的个体通常都很大,不易操作,一般不采用。
选用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应来自信誉较好的育苗场,避免使用有**病病史的亲鱼,避免从疫病区选用亲本。
2、雌雄[词目:雌雄;拼音:cí xiónɡ ;基本解释:1.雌和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乐府《木兰诗》2.比喻胜败、高下。]配组
亲鱼雌雄配组比例一般3:2为宜,一尾雄鱼[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两尾甚至两尾以上的雌鱼交配。雄鱼过多将会出现选雌时雄鱼间的相互争斗而造成鱼体受伤,影响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雌鱼过多也会造成配组不足而影响产卵受精,所以亲鱼雌雄的配组比例及雌雄鱼规格大小的相对性也是必需的技术要求。
3、雌雄鉴别
斑点叉尾鮰在生殖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可通过第二性征来判别。一般雄鱼比雌鱼大,而且头部比雌鱼宽。临近产卵季节,雄鱼逐渐变瘦,突显出大而肌肉发达的头部,使得其头宽大于体宽,有时体色还会发黑;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使得头宽小于体宽。
还可通过泄殖孔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在非产卵季节也可以使用。将鱼的腹部朝上,即可见2或3个开孔。靠近头部的一孔为*门,靠近尾部的是尿殖孔。雄鱼的尿殖孔为一肉质的*头状突体,繁殖季节呈膨大较硬状态。雌鱼尿殖孔卵圆形,不突出。靠尾部一侧尚有一个小的泌尿孔。在临繁殖季节雌鱼的尿殖区呈淡红色,并显肿大,较为柔软,而且布满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