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鱼产卵后,如采用自然产卵的要及时将鱼巢移出进行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孵化可以在水泥池、网箱或原产卵池中进行。用人工授精法获得的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可以采用脱黏孵化,脱黏可用黄泥浆或滑石粉等方法,脱黏后可在孵化缸、孵化槽或孵化环道内孵化。长吻[长吻体*露无鳞,头顶为皮肤所盖,仅枕骨部*露。]鮠为黏性卵,吸水膨胀得很大,卵径可达2.5~3.0毫米。未受精卵几小时后卵中间浑浊发白,同时失去黏性,水霉大量生长使卵黏连在一起。孵化率的高低与水质、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溶氧等关系密切。
1.孵化条件:孵化用水应力求水质清新,含氧充足,无毒,酸碱度适中,无敌害生物。溶解氧量保持在7毫克/升以上,水温在20~28℃之间,最适孵化水温为24~25℃,低于20℃和高于28℃不利于受精卵的孵化,孵化出的鱼苗畸形多、脆弱,当水温超过29℃可导致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畸形或胚胎发育停止和胚胎死亡。pH控制在7~7.5,氨氮在0.03毫克/升以下。水温高低决定孵化时间的长短,当水温为24.5~27.5℃,受精卵孵化50~40小时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出膜;当水温为22.5~24.5℃,孵化60小时左右仔鱼出膜;水温为17~22℃,需孵化100~80小时仔鱼出膜。孵化时要控制好水温,变化幅度不宜太大,如短期内超过3℃,将导致受精卵胚胎的死亡。
2.胚胎发育:胚胎发育一般指受精卵到仔鱼孵化出膜的整个过程。长吻鮠的成熟卵,呈近圆球形,油灰**,直径为2.3~2.4毫米×2.1~2.3毫米,其内部构造可分为卵膜[卵膜(egg membrane)包裹于动物卵细胞的非细胞性被膜的总称。]、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和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卵黄。卵产出受精后,卵膜迅速吸水膨胀,无色透明,卵周隙明显扩大至0.20~0.25毫米。卵膜具强黏性。受精卵自受精到仔鱼孵出之前均保持半透明状态,未受精卵卵膜也能吸水膨胀和发黏,但逐渐浑浊、发白而死亡。
胚胎发育按形态变化顺序可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囊胚(blastula)指的是 内部产生囊胚液、囊胚腔的胚胎,囊胚中所有细胞都没有开始分化,这个阶段之后胚胎开始出现分化。]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在许多多细胞动物的发生中,由原肠胚内层形成的腹壁称为原肠,其内腔称为原肠腔(gastrocoel),也有将后者称为原肠的。]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视泡形成期、听泡形成期、尾芽分离期、肌肉效应期、心脏出现期、心脏搏动期、耳石期、嗅窝期、第一对须原基形成期、视杯形成期、晶体形成期、第二对须原基形成期和出膜等19期。孵化出膜的仔鱼长5.3~6.4毫米。长吻鮠胚胎发育的敏感期为原肠期和脱膜前期。水温25~26℃,受精卵经45小时孵化出膜。
3.仔鱼暂养:刚孵化出的仔鱼全身透明,腹部可见淡**的卵黄囊,只能静卧于水底,尾部不停地颤动,3天后开始平游,背部变黑,体侧有黑条纹。平游2天后开口吃食,此时可用熟蛋黄浆或轮虫作仔鱼的开口饵料。一般7天左右作为水花鱼苗出售或下池培育。仔鱼暂养期间要保持水体交换、水质清新、水温稳定;要排污、遮光和防止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