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蟹摄食的六个方面原因及预防方法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近期许多河蟹养殖户反映池塘里的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吃食,指食物;特指饭菜。]下降情况,有的甚至不吃食,造成饵料浪费坏水[1.〈方〉(~儿)比喻狡诈的心计;坏主意:一肚子坏水。]。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造成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期不必要的损伤。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温度过高
特别是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活力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不强。
2.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过密
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影响河蟹正常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活动。
3.缺氧
高温期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水草腐烂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河蟹缺氧,使其丧失摄食功能。
4.慢性中毒
水中毒素过高,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开始可能少量摄食,时间久了就基本停止摄食。
5.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天气、用药等外部环境**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摄食能力降低。
6.河蟹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前基本停止摄食,正常蜕壳后即可恢复。

如何预防:
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2)高温期投喂新鲜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
3)调水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
4)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
5)高温季节每隔3-4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
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水草,保持水体流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