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山三发技术服务团队
一直准备写一个关于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节的科普文章,但是一直忙着养殖与公司各地市场技术服务,所以一拖再拖,在今天某事的契机下,抽时间写写。
众所周知我们的水质调节普遍就是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培藻,培虫,培菌,可能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会调节水的肥瘦,例如一般养虾会让水质清爽,养鱼一般会做到肥、活、嫩、爽,养海蜇会尽可能多的肥水等等。
首先,我们肥水不管采用何种肥水产品[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不管肥水产品的氨基酸、N、P等的比例如何,即使你泼洒的肥水药物N/P比在理论上是如何趋向于培养绿藻[绿藻具有光合色素,典型的绿藻细胞可活动或不能活动。]、硅藻等水质,其实你撒的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的量在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是无法定向培养[定向培养,为特定地区、部门或单位招收和培养学生的制度。]出你所希望的水质,而且定向培养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的营养盐在实验理论值如果到池塘成本就是个笑话,在这里我们要明白池塘水质中的藻类主要组成[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是跟外部环境中的温度、光照、以及周边的水系(河流)相关性最大,而不是哪种肥水产品能决定你水质是硅藻水质或者是绿藻水质,肥水产品能较大程度的让整个水质中的藻类及藻类组成;老化或即将老化的水质变的更具活性,这是一个整体变化性,而我们可能会更喜欢绿藻、硅藻、或者隐藻为主的水质,这跟市面上看到许多培养藻类的一样,把小球或者其他藻种大量扩培,再把扩培藻种大量的投放到池塘中,让其占到数量优势来调节水质,作为曾经专门优化藻类培养配方的人,在此首先要大家从理解一点,池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单以藻类来说是越复杂越好(也就是藻类组成越多越好,而不是单一藻类占据绝对优势,评价藻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越大,则水质越好)这里就又有个疑问出现了,池塘投放大量培养好的藻液能否改变池塘藻类组成,这里有个词就是大量,多少才是大量。藻类很少能做到菌的浓度一般到千万级再浓缩点就到极致,那么一个100亩的池塘按水深1米计算,也就是66600000000ml水,一般一桶藻5L也就50000000000藻细胞,笼统的也就是泼一桶藻,1ML水里面多一个藻细胞,这里要撒多少桶?有意思的一点是目前大多数水产从业人员不清楚正常较肥水质中1ML中有多少藻细胞。
因为从微观很难具体分析问题时,从宏观来看可能另有思路,池塘生态系统的藻类组成越复杂越好,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共识,反过来说单一的或者占据某个藻类占据绝对优势时,池塘的生态系统是相对脆弱的,即使它是我们所谓的“好藻”,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池塘藻类的组成主要是温度、光照、营养盐、外部水系的藻类组成,春季肥水普遍是硅藻水色,夏季又大部分转绿藻,这是温度决定的,而吸收光波长长短又决定藻类的组成,外部河流,湖泊的藻类组成影响池塘水体组成,很容易看到的是河流水环境或者水色变化时池塘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只是这个变化会随着池塘管理人员的操作有一定的滞后或者改变。
再这里举个例子: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的处理
经常随着养殖过程中投饵增加,温度升高,PH增高,这时水体的蓝藻易繁殖,往往我们蓝藻爆发可能手忙脚乱,这时普遍建议是生物滤食,选择性施肥,化学杀藻,人工捞除,加注新水等等。这里要说的是选择性施肥就是用高N/P比来抑制蓝藻,这是套话,目前全国养殖从业着可以检测水质N/P比的几近没有,养殖户选择氮肥使用时蓝藻受到的抑制跟实验室是两回事,所以几乎没有人这么操作;而投放白鲢等滤食性鱼来说,如果条件适宜,一般压制不住蓝藻,这也是为啥北方养鱼套养白鲢等,蓝藻照样爆发;人工捞除与加注新水,可以延缓爆发,没有根本解决;那也就只有杀了,能杀蓝藻的有硫酸铜、三氯、一些蓝藻分解剂、一些农药等等,杀也只能下风口局部杀,三氯(强氯精粉剂)下风口蓝藻膜上撒等等,一些农药除草的也可以使用只是要掌握好量,局部,多次,少量的控制,配合一些降PH的药物(有机酸、酸类菌、明矾等等),再配合点微生态制剂分解富营养(但这往往会短时间**蓝藻爆发);大概也就这些操作吧,当然有些微藻扩培者会采用大量扩培小球藻[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有意思的是小球藻的营养盐配方也非常适合蓝藻繁殖bg11),再泼洒池塘,具体效果么,如果配套一些管理,还是有效果的;假如蓝藻爆发池塘光泼小球藻等想解决有点天方夜谈。因为池塘水质适合蓝藻繁殖,蓝藻又占据水体表层很难让其他藻类吸收光线,当然也有个别情况一泼三四天就好的,算是天方夜谭中的个别吧。
以后再说常见的甲藻与*藻的处理。
肥水我们只能做的也就是恰当的时间少量多次的使用肥水产品,配合着一些微生态制剂。
看到很多人盲目追求培藻肥水,但是具体起效果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人为管理是起主导还是间接?慢慢考证吧,今天就写到这。以下附带一些常见藻类营养盐配方。
中肋骨条藻
尿素:25g
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为KH2PO4。]:5g
硅酸钠:5g
氯化铁:0.5g
三角褐指藻、月菱形藻、角毛藻
***:25-50g
磷酸二氢钾:2.5-5g
消毒海水:1000ml
硅酸钠:10g
扁藻、盐藻
***(尿素):40-50g:50g
磷酸二氢钾:5g
柠檬酸铁铵:0.5g
消毒海水:1000ml
金藻
硝酸钠溶液:50g
磷酸二氢钾溶液:5g
柠檬酸铁氨:0.5g
150ml灭菌海水
维生素B1、B12(可选)
小球藻与蓝藻
BG11培养基,常用的淡水蓝藻和绿藻培养基(很多微囊藻、衣藻、小球藻、栅藻都可以的,但不能保证是最佳的)
ComponentAmountStockSolution
(1)NaNO310mL/L15.0g/100mLdH2O
(2)K2HPO41mL/L4g/100mLdH2O
(3)MgSO4·7H2O1mL/L7.5g/100mLdH2O
(4)CaCl2·2H2O1mL/L3.6g/100mLdH2O
(5)Citricacid1mL/L0.6g/100mLdH2O
(6)Ferricammoniumcitrate1mL/L0.6g/100mldH2O
(7)EDTANa21mL/L0.1g/100mldH2O
(8)Na2CO31mL/L2.0g/100mldH2O
(9)A5(Tracementalsolution)1ml/L
H3BO32.86g/LdH2O
MnCl2·4H2O1.86g/LdH2O
ZnSO4·7H2O0.22g/LdH2O
Na2MoO4.2H2O0.021g/LdH2O
CuSO4.5H2O0.08g/LdH2O
Co(NO3)2.6H2O0.05g/LdH2O
AdjustPHto7.1with1MNaOHorHCl
说明:
配制母液[母液是在化学沉淀或结晶过程中分离出沉淀或晶体后残余的饱和溶液。](1)-(8)号时,药品分别配制,分别存放。(9)号中的药品按量配制后混合存放。
配制工作液时,取(1)号母液10ml,(2)-(8)号母液各1ml,和(9)号母液1ml,加入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ml,然后用1MNaOH或HCl调节pH至7.1,并灭菌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