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河蟹塘的管理技术要点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养殖螃蟹[螃蟹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的尾声了。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进入秋季后,气温、气候和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的pH、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之夜间气温的下降和秋季雨水的增多,对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影响很大,池塘中原本健康的藻相(活、肥、嫩、爽的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逐渐被破坏,严重时极易[小说类型玄幻小说内容简介在宇宙的另一端,存在的相对的生物,是奥秘还是未知的结局。]出现“倒藻”现象,很大程度上危及池塘中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后半夜有风再加上白天表层水温偏高,底层[底层,subbing layer,是指能与片基黏附得很好、又能与感光层粘接得很牢的一种中间粘接层。]水温偏低,而到了晚上情况正好相反,表层水温偏低,底层水温相对偏高,在4℃以上时,水温越高,水体密度越小,由于水体中的密度差,底层水体上浮,表层水体下降,使得上下水体对流,造成“返底”现象,致使池底积累的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残饵粪便、藻类老化死亡、高温期间的水草腐烂等)进入水体加剧耗氧,极易造成螃蟹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中毒现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立秋后[《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加大池塘管理力度,有条件的塘口,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定期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性改底(全效底改),减少耗氧物质的积累,晚上使用增氧产品(**氧)辅助增氧,预防缺氧发生。

2、不要认为立秋后就不会缺氧,立秋后水体是极易“返底”的,也是发病缺氧的关键时期。因此,晚上要加大巡塘力度,发现异常问题及时解决。投喂的饵料要适中、适口,切不要浪投,恶化水质。

3、立秋过后要控制水体状态,池塘水质过于浓绿的,及时套水,定期泼洒发酵的“黄金益菌素B型”,补充池塘中的碳源,使用有机肥类(活肥),预防蓝藻水华发生。

4、7~l0天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定期使用**性底改,充分降解氨氮、**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水体藻相的生态平衡。

5、加强池塘螃蟹的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能力,立秋过后,高温天气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冷热交替的情况也会普遍,所以,对螃蟹的应激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而这段时间,螃蟹又正处于脱4、5壳时期,很容易出现脱壳不遂或软蟹损伤。因此在发现少量脱壳时,使用安全无**性产品对水体消毒(弧菌天敌),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时补充营养,提高螃蟹体质和免疫力(黄金多糖+应激硬壳灵)也是十分关键的。


来源:水世纪华东团队
作者:陈志庆
微信公众号:北京水世纪beijingshuishiji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