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锥虫病[ ...]
1.1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与病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病因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为锥虫,病鱼行动迟钝,身体在水中呈“S”形或“L”形弯曲,常卧水底,不摄食,体色无光泽呈黑色,有时急剧在水中上下旋围,若不医治,3~5天后死亡。
1.2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方法:青霉素G盐按5kg水体中加入药物20~4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每次浸浴2小时左右。第1、2天用高剂量(40万国际单位),第3天后低剂量(20万国际单位),连续3天出现明显好转,约7天后恢复正常,并出现摄食。早期治愈率可达100%。
2、车轮虫病
2.1症状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在鱼体和鳃耙上数量过多,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处黏液[黏液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造成鱼体衰弱,游动迟缓,肠无食,严重者造成苗种大量死亡。
2.2治疗方法:将病鱼用50g/L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浴1小时左右,转到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而治愈。或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去除鲟苗鱼体和鳃耙上寄生的车轮虫,切忌使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
3、斜管虫病
3.1症状与病因:斜管虫大量寄生在鲟体表、口腔、鳃部,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上有大量黏液,鱼体与实物摩擦,表皮发炎,坏死脱落,呼吸困难而死。
3.2治疗方法:越冬前将鱼体上的病原杀灭,尽量缩短越冬期的停食时间,鱼开始摄食时,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水温在10度以下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及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合剂(5:2),使池水成(0.3~0.4)×0.000001浓度。
4、小瓜虫病
4.1症状与病因:肉眼观察,在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患病鱼鱼体日益消瘦,游泳能力大大减低,且浮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鱼窒息死亡。
4.2治疗方法:用50g/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治疗较安全和有效。或者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2×0.000001浓度,连续数次,每天1次。苗种前期不使用药物治疗,而是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很好(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上,以28~30度为好)。
5、三代虫病
5.1症状与病因:系投喂未消毒的水蚤造成,患病鱼苗症状嘴部四周充血,鳃充血,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泳极不正常,鱼苗有缺氧浮头现象。
5.2治疗方法:用0.25g/立方米晶体敌百虫治疗三代虫病,效果较好。或放养前用(15~20)×0.000001浓度高锰酸钾水溶液**鱼体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