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氨氮、**酸盐难降?你需要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

近几年江苏兴化安丰镇很多蟹塘早期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偏高,严重时氨氮超过2.0mg/L,**酸盐超过0.2mg/L。氨氮、**酸盐含量长期偏高,会导致河蟹吃料减少,严重的时候出现软壳死蟹。下面为大家分析河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早期氨氮、**酸盐偏高的原因及防控方法。

一、早期氨氮、**酸盐含量偏高的原因

1、河蟹养殖前期螺蛳实际投放量应不超过200斤/亩,而兴化安丰不少蟹塘却超量投放,有养殖户一个20亩的蟹塘,环沟面积一般只有6亩,平均水深不超过50cm,放螺蛳4吨,每亩水体实际螺蛳量超过2600斤。过多的螺蛳大量过滤水中的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如图1),导致水体吸收氨氮能力下降,螺蛳又有大量的排泄物,这些造成池塘氨氮、**酸盐含量居高不下。

图1蟹塘水浅又大量投放螺蛳

2、蟹塘前期水位低、早春天气不稳定,造成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困难,有些蟹塘过量肥水,肥效不能被有效利用,都残留在塘底和水中;也有些蟹塘使用粪肥肥水,导致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过早暴发(如图2),大量滤食藻类、排泄过多的废物;还有些池塘为了长草大量施含氮无机肥,直接导致氨氮含量升高。

图2枝角类摄食大量藻类后变绿

3、温度突然升高、池塘返底,特别是淤泥较厚的老塘,底层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过多,温度升高造成底层发酵快,容易导致底层氨氮、**酸盐大量释放到水中,造成水体氨氮、**酸盐含量升高(如图3)。

图3氨氮、**酸盐过高

4、河蟹池塘前期经常杀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杀青苔的药既能**青苔,也会影响水草的生长、藻类的繁殖,导致水体中自养生物净化能力降低,进而降低了对氨氮、**酸盐的吸收能力。

二、预防措施

1、减少前期螺蛳投放量,控制在200斤/亩左右。
2、合理肥水,可选择低氮、高碳的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能有效避免肥水造成的氨氮含量过高。
3、常用“底居安”改底,可有效预防返底导致的氨氮、**酸盐含量过高。
4、不用或少用药物杀青苔。

三、控制措施

1、加深水位,较深的水位可增加池塘稳定性,水源好的池塘可以适当过水。前期螺蛳的投放、枝角类的繁殖都是耗氧的过程,水位浅则水体总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含量不高。适当加深水位,能有效增加空间,提升总体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酸盐含量。

2、氨氮过高很难快速降下来,使用“碧水安”解毒,减少分子氨的含量、降低氨氮毒性;使用“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促进**酸盐转化成硝酸盐,降低氨氮、**酸盐含量。

3、使用“利菌多”、“活力碳”培菌、保草。“利菌多”能分解有机质,减少氨氮、**酸盐来源,“活力碳”含大量碳源,可增强水草活力、促进藻类繁殖,进而加快对氨氮、**酸盐的吸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