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池的建设
1.黄鳝池建设地点的选择。
一些不宜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其他鱼类的废弃水体都可以利用,也可在不宜种植作物的水坑、水塘内进行饲养,也有在种植英白、莲、菱的水体中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黄鳝的。
家庭养殖黄鳝池宜在住宅附近,选择向阳通风,有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要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较*凉,水源充足,水质清洁。
2.鳝池的形状和大小。
黄鳝池的形状可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设计,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鳝池均可,目前采用得较多的是长方形鳝池。
池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小池2—3平方米,大池20-100平方米以上。家庭养鳝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就单个池而言,一般10—15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一般为0.7—1米,深些更好。
3.养鳝池的结构有砖池和土池两种。
(1)砖池。可建成地上池、**池或地中池。池壁用砖或石头砌成。用水泥沟缝,池底可用石块、黄沙或三合土铺成,必须夯实。无论是池壁或池底都不能留有孔隙,以免黄鳝尾巴钩墙外逃。池底要有水位差,在距离池底4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处的池壁上开一出水孔,用铁丝网罩住,平时将孔堵上,大雨时作排水用。池建成后,先灌水冲洗浸泡数天,然后再排干水,在池底铺上一层含有机质较多的粘土或用河泥和青草沤制的土,饲养前灌上清水,水深10厘米左右即可。
(2)土池。应选择在排灌条件好,土质较坚硬的地方挖池,把挖出的土在周围打埂,埂高40—60厘米,池宽60—80厘米,埂堤要分层夯实,以防池埂松软黄鳝打洞逃跑。土池适宜大规模养殖。
另外,开展大面积工厂化养鳝,也有建造水泥池养殖的。家庭养鳝也可用大砂缸。
4.模拟黄鳝生长的生态环境。
在池的底部先铺上10厘米的左右的秸秆,再在秸秆的上面放上20厘米左右厚的乱砖、石块等,人为的造成一些洞*,让黄鳝安居*中。池中还可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蒿草、水浮莲、水葫芦等,作为黄鳝潜伏、遮挡部分阳光用,以改善池子环境,降低池中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以利黄鳝生长。
(二)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是鳝鱼[黄鳝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要搞好鳝鱼的人工养殖,就应坚持多种渠道解决苗种的来源,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获取较好的产量和较佳的经济效益。
1.鳝种的来源和质量。
(1)苗种的来源。目前鳝鱼的来源主要靠采捕或购买天然幼鳝。春天,气温回升是捕捉鳝种的最好季节,其他季节可利用黄鳝夜间觅食的习性来捕捉。捕苗方法以鳝笼诱捕和手捉为好。
此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黄鳝苗,也是一个好办法。
(2)苗种的质量。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可作为苗种。那些用钩捕受伤的,放养后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长也相当缓慢。因此,一般不宜选用。在捕捉鳝鱼种苗时,不要用铁丝钩伤鳝鱼。如在市场上购买,则不能买用糖精、火汤喂过的鳝苗。
2.苗种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
苗种规格一般以每千克20—40尾为宜。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鳝种规格过小,摄食能力差,增重不快,当年不能收益。放养的苗种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最好能分池分级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黄鳝和品种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黄、白、青、赤、黑几种,其中生命力最强的是青、黄两种,脊侧和劲部**的也为优良。为了确保养殖产量高效益,在发展黄鳝养殖生产上要逐步做到选优去劣,培育和使用优良品种。
3.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放养时间要早,以早春头批捕捉的黄鳝苗种放养为佳。黄鳝经越冬后,体内营养仅能维护生命,开春后,需大量摄食,食量大且食性广。因此,要尽量提早放苗,便于驯化,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放养密度因鳝池大小,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苗种规格以及饲养管理等不同而异。人工养殖黄鳝,放养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150尾,即每平方米放养幼鳝2.5-4千克。放养的规格较大,密度可相应减少。反之,则可相应地增加。如饵料充足,也可多放些。家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量以2.5千克为好,池中可搭配放养一些泥鳅。
(三)人工投饵
1.饵料种类。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它的主要饵料有蚯蚓、蝌蚪、蝇蛆、小鱼虾、蚕蛹、螺蛳、河蚌肉等,其中蚯蚓最好。人工饲养黄鳝,在动物性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麸皮、米饭和瓜果皮之类的甜酸食物。饵料要新鲜清洁。
2.投饵方法。
黄鳝的投喂应做到“四定”。应设食场,可用木框或聚乙烯网布做成食台,为避免黄鳝出*集群争食,食台应适当分散,多设几个。
(四)日常管理
黄鳝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前面所讲的投饵外,还有防水质、防暑、越冬、鳝病防治等。这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全年的产量和效益。
1.防逃。
防逃工作是日常管理中首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雨天,尤其连续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逃鱼,要经常检查排水孔。排水孔应有可靠而坚实的拦鱼栅,以防鳝鱼从排水孔逃逸。
2.水质管理。
要保持池水稳定和水质清新。鳝池水深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雨转晴,天气闷热时,水体往往容易缺氧,凡在这种天气的前夕都要灌注新水,以免黄鳝过多的将头伸出水层,露出水面呼吸,不利生长。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夏季高温,应每天换水,有时因残食变质,池水发臭,更需及时换水。气温正常,水质如无明显恶化,也可1—2天换1次水。
3.防暑和越冬。
水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黄鳝的摄食和生长速度。通常水温在10℃以下,黄鳝处于休眠状态,不出洞也不吃食;当水温上升到12℃时,开始出洞觅食,但活动力弱。最适宜黄鳝生长的温度为15℃—28℃,当水温在28℃以上时,摄食量下降。因此在饲养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以利黄鳝的摄食生长。
在炎热的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要勤换新鲜的清凉水,如发现黄鳝头部露出泥沙外或全身卧于泥上,反应迟钝,则需赶紧冲水或在泥里加清凉淤泥,一般可避免死亡。用井水、泉水冲凉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
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应投喂优质饵料育肥,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将池水排干,为保持池泥湿润和温暖,可在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以避免结冰而使黄鳝冻伤致死。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老鼠和畜禽的危害。如能利用工厂余热水,使池温保持在25℃左右,则可延长黄鳝的生长期,加快鳝的生长,提高产量。
四、捕捞、暂养[ ...]与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
(一)捕捞
养殖鳝的捕捞方法比较简单,少量捕捉,可用鳝笼诱捕;大量捕捉,可用夏花网牵捕,牵捕时将水生植物和淤泥一起围在网内,起网时先将植物取出,再将淤泥洗净,一般牵捕1—2网,即可将大部分鳝鱼捕出。冬季捕捞,先将池水放干,待池中淤泥干硬后,翻耕底泥,将鳝鱼翻出拣净。
(三)暂养
暂养的容器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和网箱等。水温23℃—30℃时,水缸和木桶的黄鳝暂养量和加水量以1:1为好,例如一只存水为80千克的容器,可放黄鳝30千克,加水30千克,每隔3—4小时用手搅动1次,6—8小时换水1次。如暂养的数量很大时,可用水泥池或网箱。一只面积为20平方米、池深80厘米、水深2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鳝鱼20千克,每天换水1次,并在池内放少量泥鳅,使其上下窜动,避免黄鳝互相缠绕。网箱暂养,一般都用加盖网箱,以防黄鳝逃逸。
(三)运输
黄鳝运输有干运、水运和尼龙袋[特性尼龙的韧性好,耐磨,容易洗,尼龙布袋分有涂层和无涂层,有涂层的是弹性尼龙布,无涂层的是无弹性尼龙布。]充氧运输三种:
1.干运。
运输工具有木箱、木桶、麻袋和编织袋等。运输时先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湿草或湿蒲包,再将黄缮水洗净,装入箱或袋内,装载量不能过大,以防闷死或压死。箱和桶盖的四周打几个孔,便于通风换气。在运输途中每隔3—4小时淋水1次。夏季运输要避免直射阳光,并采取降温措施。
2.水运。
最可靠的水运工具是活水船。运输前将船舱洗刷干净,鳝和水的比例各为50%左右。在运输途中须经常观察鳝鱼活动情况,适时更换新水。
3.尼龙袋充氧运输。
适于飞机、火车等长距离装运。尼龙袋规格为30厘米×28厘米×65厘米的双层袋,每袋装鳝和水各10千克,运输时若水温过高,装袋前需采用“**降温法”将鳝鱼体温和水温下降到10℃左右。其具体做法是:将鳝鱼从水温25℃以上的暂养池中捕出,放在18℃-20℃的水中暂养20—30分钟,然后将鳝鱼捞出,转放到14℃-15℃的水中,暂养15-10分钟,即装袋、充氧、封口,并将尼龙袋放入纸板箱内,每箱装两袋,纸板箱规格为32厘米×35厘米×65厘米。为了防止运输途中温度上升,可在纸箱四角放4只小冰袋;为了防止尼龙袋漏水,箱内应配尼龙衬袋1只,冰袋和鳝袋之间还需垫衬板,然后打包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