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暴发的黄颡鱼裂头病,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目前,针对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病理,国内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一致认为与爱德华氏菌感染有关,但具体如何发病及如何有效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都未提出明确的研究结论。2014年江苏省射阳县一养鱼场多个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全雄黄颡鱼患裂头病,经临床诊断、用药治疗等,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在此作一总结,以为黄颡鱼裂头病的临床治疗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及池塘基本情况
2014年7月4日江苏射阳某水产技术有限公司养殖的全雄黄颡鱼发生不同程度死亡,其中在该场编号为8#、10#、11#、19#养殖池塘最为严重,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率达30%以上,死亡率达60%以上。7月5日该养殖户用0.5克/米3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粉剂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未见好转,7月9日10#塘死亡量增加,日死亡达到65千克,8#、11#、19#池塘死亡量也明显增加。
2.发病症状检查
对于疑似黄颡鱼裂头病的病鱼,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①询问病史,重点询问近期吃食状况及病鱼是否经常在池边打转、狂游。②观察养殖水体颜色及进行水质理化指标的测定。③通过临床检验项目对其进行临床诊断,首先对病鱼整体进行检查,重点观察头部是否有凸起或裂开,其次检查鳃部状况,然后解剖观察内脏完成宏观检测。④分别取鳃丝、体表黏液、病灶处组织及内脏表面黏液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查看是否有寄生虫。⑤对病鱼进行接种,做药品敏感性实验。
3.治疗药物筛选和使用方案
(1)治疗药物筛选。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高度敏感、价格相对便宜的**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两种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作为内服药物。杀虫药物选取药效较为稳定高效的伊维菌素作为主药,为了提高药效配合使用0.5克/米3的硫酸铜。泼洒EM菌以尽快达到以菌治菌的效果,外用消毒药物选取作用效果稳定、高效、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二**氯。
(2)治疗方案。根据对发病黄颡鱼的临床诊断和水质状况,我们主要采取了杀虫、体外消毒、水质调控与内服抗生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药敏实验显示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作为内服抗生素。同时,二**氯消毒后次天用高浓度的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全池泼洒,达到以菌治菌的效果,经过近半个月的用药治疗,病鱼康复。
2014年7月9日,8#、10#、11#、19#池塘先后全池泼洒0.1克/米3(质量分数为1%)的伊维菌素和0.5克/米3的硫酸铜;7月10日取患病黄颡鱼镜检发现车轮虫数量明显减少,黄颡鱼死亡量略有增加,当天患病鱼塘全池泼洒0.7克/米3的粉剂二**氯,同时每千克饲料添加1克红糖、3克恩诺沙星和2克强力霉素连续拌料13天;7月11日中午患病池塘全池泼洒1克/米3的EM菌粉剂;7月12日患病池塘死亡量得到控制并有减少的趋势;7月13日患病池塘全池泼洒0.5克/米3的EM菌粉;7月14日每千克饲料另外添加1克的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7月16日死亡量明显减少,病情得到控制;7月17日全池泼洒0.5克/米3的EM菌粉;7月22日停止用药,病鱼治愈。
二、结果
1.诊断
患病黄颡鱼在池塘边旋转狂游,体色变浅,摄食量急剧下降。取病鱼观察,腹部略显膨大但*门无红肿现象,鳃部黏液增多,颜色暗红,头部凸起或裂开。取鳃部、病灶处、体表黏液做水浸片均发现不同数量的车轮虫,解剖后观察内脏**发现肝有少量点状出血,胆肿大,肠道有少量积水,但没有明显炎症症状,镜检未发现寄生虫,初步诊断为车轮虫继发性[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感染黄颡鱼裂头病,临床症状见下图。
2.选药
取患病黄颡鱼对病灶处做药品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极度敏感,而对氟苯尼考、新霉素、环丙沙星(水产禁用药)、磺胺甲基异噁唑不敏感。
三、讨论
1.黄颡鱼裂头病发生的病因
黄颡鱼“裂头病”一直是困扰黄颡鱼养殖的难题,目前对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因初步认定为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但是具体如何发病及是否为继发**染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本病例的发生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车轮虫,与宋文化等提出的裂头病的发生一般伴随着车轮虫及肠炎为继发**染相吻合,与陈昌福、隗黎丽等提出的黄颡鱼裂头病是由爱德华氏菌引起的原发**染有所不同。
2.黄颡鱼裂头病的临床治疗
本病例为车轮虫继发**染引起的黄颡鱼裂头病,采用药敏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对**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为高度敏感,与陈昌福及隗黎丽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与耿毅等、徐进等的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地区用药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抗药性引起的。本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饲料拌抗生素时加适量红糖发现明显提高了黄颡鱼进食速度,增加了药效。传统拌药后由于药较苦,直接投喂导致病鱼食欲明显降低,摄食速度缓慢,加在饲料中的抗生素很大一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药效降低。另外,在本次治疗过程中三次全池泼洒高浓度的益生菌,改善水质环境并抑制有害菌的再生,由于内服抗生素时间较长,在内服抗生素4天后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抑制阳性菌的发生,避免病情反弹。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治疗措施,效果显著,半月后完全康复。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作者│李西雨 潘连德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德忠射阳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3.微信号:kxyy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