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养殖黄鳝的三个常见模式


我国的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经历了20年左右的摸索发展,其间曾经采用过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鳝、池塘养鳝、水泥池养鳝、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鳝等多种方式。水泥池养鳝又分为水泥池有土养殖和水泥池无土养殖,而水泥池无土养殖又分为流水无土养殖和静水无土养殖两种。在网箱养殖中,实际上又有固定式[固定式,是天文学专有名词。]网箱养殖、浮式网箱养殖、有土网箱养殖(俗称“土池”)这三种方式。经众多养鳝者实践证明,目前较好的养殖方式为水泥池静水无土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简阳大众养殖公司独创的“生态小池密养”方式,因适合全国绝大多数养鳝地区采用而受到广大养殖者的普遍好评。

一、生态小池密养生态

小池密养具有疾病预防用药准确、用药量小,观察、管理方便,彻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殖等优点。此法适合全国各地的黄鳝出产区。一般鳝池面积10-30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修建规格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为50-7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内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砖,使池顶的砖块与池壁呈“T”字状。整个养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铺一排平砖,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砖(墙厚6厘米),然后池顶再放一块平砖,使整个池壁与墙脚和顶上的“**砖”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匀打底,并使整个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倾斜,以利排水。截取一节长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径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两端均安上一个同规格的弯头,将其安装在养殖池的排水孔处,使其一个弯头在池内,另一个弯头在池外,弯头口与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将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则只需在池外的弯头上插上一节长度约为30厘米的水管。当池水深度超过30厘米时,池水就能从水管自动溢出。若要排干池水时,只需将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养殖池较大,我们可以多设一个排水管。

二、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量充足、水位平稳条件的均可选择此法。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箱体深度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为防逃部分)。根据网箱大小裁剪网片,采用优质尼龙线,用缝纫机或鞋底机缝合。网箱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到木桩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

三、土池养殖

采用土池养殖黄鳝,改造1亩(667平方米)稻田,仅需投资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几口观察池,总投资仅3000元左右,成本比网箱还低。土池养鳝采用泥埂代替了网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内水的深度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国的稻田众多,利用稻田直接开展黄鳝养殖,平时的管理、观察、捕捞都很成问题,也不能够形成产量。将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约化管理,容易形成较高的产量。据有关数据统计,采用传统的稻田养鳝,亩产黄鳝仅100-200千克,将其改建成土池后,亩产可达2000千克左右。对于没有其他场地或初期的资金不多的养殖户,这无疑是养殖的首选。修建土池选用能关水达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将聚乙烯网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余网布打桩固定防逃。稻田中间也用网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个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铺水草即可。养殖户采用何种方式养殖黄鳝,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各类鳝池的具体修建方法参照《黄鳝生态小池密养新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