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三种黄鳝高效养殖模式


  湖北省[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刘定柱程咸立龚珞军

2008年的雪灾造成了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的部分死亡,为有效提高今年黄鳝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产量,放种、补种十分重要(苗种选择详见《湖北省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三)黄鳝养殖的苗种挑选注意事项》),以弥补灾害对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回升,在黄鳝养殖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黄鳝养殖的效益,本文介绍三种黄鳝高效养殖模式。

一、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

网箱养鳝是网箱养殖的一种模式,养殖周期通常在一年,该养殖方式已成为湖北省网箱养鳝的主要形式。
1.网箱设置。网箱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为5m×3m×1.5m或4m×3m×1.5m;网箱密度占池塘总水面的40%以内。以东西向纵排为主。箱内种植漂浮性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如水花生,牛草等,其覆盖率为网箱面积的90%左右。水生植物的高度不能高出箱口,防止鳝鱼逃逸。
2.苗种投放时间。最适冬季放养,其次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
3.苗种规格及密度。冬投苗种规格在15克/尾以上,夏放苗种在3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控制在200尾/箱左右。
4.饲养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放养前三天禁止投喂,然后按放养鳝种1%的体重投饵开口驯化,鳝鱼摄食量达体重约4-6%时开始转食;转食阶段,在动物性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中加5-10%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慢慢增加,每增加0.25kg配合饲料,减少1kg的动物饲料;正常饲养阶段,每天以投喂量2%-5%的配合饲料喂鳝1次,每次投喂以吃完为好。
5.日常管理。要求早晚巡箱进行“五查”。加强暑期和越冬期管理。
6、病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以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等预防和治疗病害。

二、“二年段”小体积网箱养殖

本文所述“二年段”即头年收购的鳝种,饲养至次年年底出售。与普通养鳝相比,增加了一年养殖时间;所述“小体积网箱”即相对于第一种“网箱养殖”5m×3m×1.5m网箱而言较小,养鳝网箱规格一般为2-3m×2m,入水深度90cm。该类网箱具有体积小,水体交换快,利于水质调控;容易投饵驯食,便于操作和管理;病害防治简单,便于应急处理。该养殖方式现已成为我省网箱养鳝的主要形式。
1.网箱设置。网箱规格为2-3m×2m,网箱密度占池塘总水面的40%左右。网箱设置于进、出水流动范围内,其排间距不小于3m,箱间距不小于2m。
2.网箱放养密度。每箱放鳝种200尾左右,大小规格应一致。
3.日常管理。搞好“水”“种”“饵”“防”等日常管理,尽量提前调水、开食、预防,第二年3-4月,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就应开始投饵喂养黄鳝。
4.饲养管理。投饲坚持“四定”,鳝种下箱后的第2天进行驯化,可根据各地容易收集的资源选择黄鳝喜食的鲜活饵如小鱼、蚯蚓等定点集中投喂驯化,其它与“网箱养殖”同。

三、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可充分利用稻田内天然饵料资源喂鳝,起到降低成本,方便管理原则,从而增加产量和效益。
(一)稻田条件。
1.稻田应选择保水性能好,地势低洼,进排水方便的田块;加高加固田埂,达到不渗水、漏水。
2.在稻田四周挖回型沟,在中间开挖“+”或“井”字沟,宽50cm,深30cm。在进排水口及稻田四周设网目为0.3cm的防逃设施,防止鳝鱼逃逸。
(二)投放种苗。要求鳝种体质健壮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50-60克/尾,每667平方米1200-2000尾,时间集中在3-4月一次性放足。
(三)饲养管理。搞好饲料的投喂,视吃食情况,适当投喂。投放鳝种初期尽量不投喂,以食稻田的天然活饵;期间,适当进行鱼饲料[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的驯化,直至吃鱼饲料,投食量占黄鳝体重的4%投喂,田边可安日光灯夜间诱捕飞虫喂黄鳝。
(四)日常管理。搞好水质管理,保证稻田水位正常,定期加注新水。作好“四定”、“五消毒”。水稻种植期间应尽量少用农药。若要用药,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暑期和越冬期,沟内应保持一定水深,沟内种植漂浮植物。加强防逃和病害预防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