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暴死的原因分析及其治疗方法介绍


  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是因为没有人为造成的损伤。而黄鳝的体表一旦受伤后,就为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打开了大门。人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高密度的黄鳝,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一时很难适应,必然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黄鳝自然繁殖率较低,而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因此人工养鳝只能从市场上收购鳝苗。收来的黄鳝无论是笼捕还是电捕,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外伤,易发病。黄鳝一旦发病,一般药物难以奏效。电捕鳝、笼捕鳝、药捕鳝致伤是造成黄鳝养殖成活率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

  一、严把引种关。不收电捕鳝、药捕鳝,对笼捕鳝中伤残体弱以及*门淡红色的黄鳝坚决剔除。

  二、池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黄鳝池必须用150×10-6至200×10-6生石灰彻底消毒。放养前鳝体用4%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消毒10分钟左右。

  三、控制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养数量控制在100尾以内,以减少黄鳝的应激反应。

  四、加强饲喂。鳝饵以蚯蚓、蝇蛆、螺蚌肉及畜禽内脏等新鲜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为主,同时辅喂适量的麦麸、饼粕、瓜果等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一般洗净后,用每公斤水加200毫克高锰酸钾的溶液浸泡3分钟,再用清水漂净后投放在沉于水面下3厘米左右的饵料台上。一般每天鲜饵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左右,干饵量为鲜饵的一半,严禁投喂被污染或**变质的饵料。

  五、改善水质。黄鳝对氧气的要求较高,水质要活。因此人工微流水养鳝,比较适合黄鳝养殖的生态要求。实现鳝蚓合养,让黄鳝摄食营养比较全面的蚯蚓饵料,增强抗病能力。

  六、遮荫降温防暑。黄鳝生长适温为15-28℃。夏季水温过高,黄鳝易中暑死亡,要在养鳝池中栽种水葫芦、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等植物,同时在池的上方搭葡萄架、瓜架遮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