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鳢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月鳢的生物学特性

  月鳢属小型鱼类,成熟个体重150~500克,无腹鳍。与其它鳢科鱼类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身上花纹不同,月鳢尾鳍基部有个黑色眼状圆斑,体侧有7~9条"〈"形斑纹,排成一横线指向前方,全身满布银白色芝麻大小的斑点,放射出珠光,雄鱼[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更是星光闪烁,非常美丽。有喜暗、打洞、*居、集群、残食的生活习性,属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性凶猛,常捕食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喜食配合饲料和冰冻鲜鱼。自然环境中月鳢的性成熟年龄为二冬龄,人工养殖的为一冬龄。年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2~3次,每次产卵量1000~3000粒。产卵季节4~8月,繁殖水温为18~28℃。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有配对、筑巢、护幼的本能。

  二、月鳢的人工繁殖
  1、亲鱼池要求达到以下条件:(1)环境安静,水源方便,水质清新;(2)面积20~500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泥底,水泥墙,池深80~10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3)池底投放长50~80厘米、直径20~30厘米的旧瓦管或塑料管[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作为亲鱼的巢*;(4)池水面栽培30%的水生植物。
  2、亲鱼的选择。在入冬前,从月鳢成鱼养殖池中按性比11选出体质健壮,体重150~300克的1~2冬龄鱼作为亲鱼,投放前要对亲鱼进行消毒处理。
  3、亲鱼的培育。月鳢摄食种类较多,主要有小鱼、小虾、蚯蚓、蝌蚪、血块、成鱼碎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2次,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5%左右。冬季在塑料大棚覆盖的鱼池中加强培育,对提高月鳢雌鱼的怀卵量和雄鱼的性腺发育程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4、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月鳢自然繁殖季节一般在4月底至6月初,5月中旬为盛产期。试验表明,单独使用HCG(绒毛膜*****)较其它催产药物作用明显。具体方法是:视亲鱼的发育情况,按1000~2000IU/公斤(IU为国际单位)分2针注射[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第1针注入剂量的1/4,间隔12小时注入余量,胸腔(胸鳍基部)注射或背肌注射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雄鱼的剂量不减或稍减。在水温22℃发育成熟较好的亲鱼第2针注射至产卵的催产效应时间为24小时左右。
  催产后的亲鱼要求按1:1比例放入预先设置好的1~3平方米的小土坑、水泥池中,每池中只放一对亲鱼,即人为单配繁殖。水体内要放入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或水葫芦等水草,以模拟月鳢野生天然环境,月鳢属多次产卵型鱼类,每次间隔时间为10~45天不等。
  5、孵化。为便于管理操作,以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室内盆装静水孵化为宜。具体方法,塑料盆直径40~60厘米,深20厘米,每盆放入受精卵3000~4000粒,每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1/3,并随时吸除未受精或霉变的卵粒,受精卵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可达95%以上。受精卵在水温22~24℃时经50小时左右即能孵化出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