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区直接将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改造[改造,汉语词汇,改变;打造。]为蟹塘,通过转变养殖对象和模式,来谋求产业的升级,产生更大的效益,同时一些地区开垦新塘较困难,利用现有鱼塘改造不失为一种便利措施。然而蟹塘和鱼塘在构造和养殖模式上差异较大,在改造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底泥[底泥(Sediment)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较厚:鱼塘由于养殖密度高、投喂量大,排泄物多,经过多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淤泥[淤泥,汉字词汇,yū ní,是指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比一般蟹塘要深、要厚,特别是多年未清塘[qingtang

]

的老塘口,底泥更多。一旦进入高温,底质恶化严重(毒素、耗氧、泛酸、发热等),影响河蟹正常蜕壳生长。尤其是套样青虾及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养鱼塘改成河蟹塘的四个注意事项

的池子,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偷死现象。同时长时间伏于深厚底泥中的河蟹,更易产生黑底板、锈底板,过量的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也更易滋生纤毛虫。

建议措施:

Ø彻底清淤:将池底过多的淤泥脏污(鱼类粪便、动植物尸体、残饵等)清理掉,但要留10-15公分种水草

[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

,清理的淤泥不能像鱼塘一样留在内塘,一定要搬运出去,防止下雨后脏污流入水中败坏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Ø晒塘、消毒:清完淤后晒塘15-20天,让底泥接触到空气,**有害物质。然后使用药物消毒,考虑到鱼塘本身PH较高,建议使用漂**清塘。

Ø勤改底:改底要比一般蟹塘要改得勤,尽量用**型底改(如:卫底、三效底净片)。

2.水体有机杂质多:鱼塘有机物

[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

较多,水质较肥,改造成蟹塘后水质更容易变浓、变浑,透明度较低,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导致前期水草长不起来,中后期伊乐藻漂浮、腐烂。

建议措施:

Ø投放螺蛳和鲢鱼,利用生物防控法减少水体有机物,尤其是螺蛳,第一次要投足,建议500-700斤/亩(视水质肥瘦情况)。

Ø定期使用生物菌分解有机质,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

3.注意池梗渗水

[汛期高水位历时较长时,在渗压作用下,堤前的水向堤身内渗透,叫做渗水...]

:鱼塘改为蟹塘后很容易出现渗水现象,无论是内渗还是外渗,都会影响水体平衡。渗水严重的塘口,螃蟹容易通过“水路”外逃,特别是河蟹成熟阶段,河蟹活动量及范围大,因此要加强巡塘管理,及时发现漏洞堵住,减少损失。

4.注意敌害生物:老鱼塘里经常出现的水老鼠、螯虾等对鱼影响不大,但对前期的螃蟹来说危害很大,一只水老鼠一天能至少吃掉8只幼蟹,因此前期一定要做好清塘除杂工作,尤其是养殖多年的老塘口,确保养蟹环境安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