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养殖常见病柱状屈挠杆菌病与类结节病防治技术


1.柱状屈挠[屈挠,亦作“ 屈桡 ”。]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

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体表、鳍条和头部。寄生处一般有溃疡和缺损。流行季节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15~32℃。主要发生在放养过密和水质不好的水中。

防治: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适宜,用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拌在饵料中投喂治疗。

2.类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以侵犯肺实质为主,并累及全身多脏器,如淋巴结、皮肤、关节、肝、肾及心脏等组织,临床经过较隐袭,病人可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猝死,甚至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病原为杀鱼巴斯德氏菌,革兰氏*性杆菌,无芽孢,两极染色性,无动力。病鱼无食欲,体色变黑,离群散游或停于池底,不久即死。解剖可见脾脏、肾脏上有许多小白点[钢材中的白点拽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在心、肝、腹膜、肠系膜[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鳔、鳃等处也有少量小白点,白点直径多数为1毫米左右,大的可达几毫米。白点是由细菌的菌落外包一层纤维组织[纤维组织是多晶体金属经冷变形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抛光和浸蚀后的试样,会发现原来等轴的晶粒沿着最大主变形的方向被拉长或被压扁。]形成的类结节状物。白点内部都是死菌,在部分尚未包完全的白点中有活菌。脏器中白点很多时,肾脏肿胀,呈贫血状,脾肿胀,带暗红色,血液中细菌多时,在微血管[微血管,又称毛细血管。]内形成栓塞。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和死亡率高,主要危害2龄以下的鱼。发病时期多为水温20~25℃的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但在相同水温的秋季则不发病,水温20℃以下不发病。

防治:用四环素、尼富酸钠0.00005浓度或氨苄青霉素0.00002浓度制成药饵投喂,连续5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