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发病初期,鱼体表常出现1个至多个红色小斑点,随病程发展,斑点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定义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形似疖疮,充血肿胀,鳞片或鳍条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每条病鱼出现的病灶大小数量不等,出现病灶的部位在头部、背部、体侧等不定。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成鱼,一般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4月较常见。受伤的鱼很容易引起此病,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网箱均可见到。若继以水霉病则引起大批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80%。
防治方法:
(1)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冬春季节也要保持水质清新,水温10℃以上时要适当投少量饲料。
(2)鱼下塘或进箱时,要用2%~4%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或每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水体加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12克,浸浴5~20分钟。
(3)投喂强力霉素、氟哌酸[氟哌酸,即诺氟沙星,化学名称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呱嗪基)-3-喹啉羧酸。]、磺胺类[磺胺类药物是叶酸合成***,由于价廉和对泌尿道、沙眼等病原体感染的疗效而一直被使用。]药或鱼疾宁-3。强力霉素、氟哌酸,每千克鱼体重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20~50毫克;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50~100毫克,拌入饲料连喂4~6天。鱼疾宁-3拌入饲料投喂,每500千克鱼用药1包,连续5天。同时池塘用每立方米水体1~1.2克漂**或2~4克五倍子泼洒,网箱用药浓度是池塘的3倍。
(4)注射组织**。取病鱼的肝、脾、肾及无其他污染的病灶组织,以1:10生理盐水捣碎、过滤,恒温60~65℃,经2~2.5小时后,取出加入0.2%的甲醛,即成组织**,每尾注射剂量0.2~0.3毫升,保护力可达75%~85%。
(5)注意控制水质,及时注换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