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黄颡鱼仔鱼流水水泥池暂养技术


刚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出膜的瓦氏黄颡鱼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卵黄[卵黄(yolk),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而且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需要在无泥浆、无污染沉淀物的条件下进行暂养[ ...],待鱼苗[也叫“鱼花”。]发育和不断吸收卵黄囊后开始自由游动,体长1.5~2.0厘米后才能放入鱼苗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培育。一般在微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暂养。

1、培育方法

(1)将暂养设施清理干净经消毒处理好后,水泥池注水深在0.6~0.8米之间,将刚孵化出膜带卵黄囊的仔鱼放入水泥池中,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1~1.5万尾/平方米,水温控制在25℃左右。开始2~3天只注意不断流水保持暂养池中充足的溶氧。
(2)将流水水泥池清理干净经消毒处理后,注水深在0.6~0.8米,将瓦氏黄颡鱼产卵后的受精卵连粘联物体悬在水泥池孵化,待鱼苗出膜完后,将鱼巢(棕片、网片等)取出孵化池,将原孵化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体排出,剩下的水体不影响孵化出膜的仔鱼为宜,把流水池中杂物慢慢清理干净后,温差不超2℃,再将池水注至原水位即可。

3、饵料投喂

刚出膜的黄颡鱼仔鱼主要依靠自身卵黄提供营养,随着卵黄囊的吸收,出膜后2~3天开始平游摄食,待鱼苗开始集群游动的第二天开始以蛋黄与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相结合的投喂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必须投喂活的浮游动物。由于此时鱼苗口径小,活饵需用60目的网布过滤,再用0.3%盐水消毒后投喂。投喂方法为少量多次,投喂时间以每天傍晚为主,以适应仔鱼白天集群于池底、夜晚分散全池觅食的规律。待鱼苗全部摄食外界营养时(天然和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每2天要消除暂养池中的杂物及粪便干净一次。

4、水质管理

培育期间一定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一般除微流水外还需要采用充气增氧的方式增加池中氧气,要做到三个“保持”,即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暂养池水体交换状况;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水温稳定状况;保持仔鱼不堆积缺氧而死亡。因为该阶段鱼苗体质较弱,所以不宜经常清除水泥池底部的杂物及排泄物,而应在水体中投放光合细菌,及时分解污物,定时测定水中的氨氮及溶氧。

5、日常管理

注意观察鱼苗活动状况,在幼苗[【词目】幼苗【读音】yòu miáo【释义】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未开食之前,通常幼苗在池底四周活动,只要幼苗开始向上活动时,就必须要投喂**生物饵料。待幼苗生长到1.2~1.5厘米时,要定期进行预防鱼病发生,一般采用杀虫和杀菌药物交叉预防。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