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镖蚤:属桡足类。在水体条件优越的幼体[ ...]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华镖蚤生长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与溞状幼体争饵料、争氧气、争水体,扰乱幼体安宁,严重影响幼体发育,使溞状幼体很难**发育,因此千万不能让华镖蚤侵入培育池。
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彻底清池消毒。引进海水时,严格过滤,不让华镖蚤的幼体及卵囊带入培育池中。
2.摇蚊[摇蚊(Chironomidae; non-biting midges) 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的通称。]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又叫血红虫,呈蠕虫状,体色深红。幼虫头部甲壳质[甲壳质(C8H13O5N)n,又称甲壳素、几丁质,英文名Chitin。]化,其两侧有1~2对眼,触角[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做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短,多为5节。有的触角伸长呈管状。在幼体培育土池中,摇蚊幼虫的密度有时每平方米可高达1200余条,大量摇蚊幼虫的存在,对溞状幼体的安全有直接的威胁。在放大镜[放大镜,[magnifier],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下观察,可见摇蚊幼虫用身体缠绕住溞状幼体并加以咬食的现象。在1只培养皿[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内,10只摇蚊幼体在24小时内可将10只Ⅲ~Ⅳ期溞状幼体全部吃光;6只Ⅴ期溞状幼体仅1只存活。
防治方法是用2%~3%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