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蟹弓背病是由嗜水气[①指水肿。]单胞菌及副溶血[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生物型等细菌感染稚蟹,引起病蟹上岸、腹肢支撑地面将身体支起,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大量死亡的疾病。
(一)病原
李艾宽等(1999)报道,稚蟹弓背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生物型α。二者都是革兰氏*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无芽孢,**酶、过**氢酶、淀粉水解、**生酮、明胶水解、胨化、还原硝酸盐阳性,产酸、产碱、酸凝固、凝*酶[凝*酶是一种最早在未断奶的小牛胃中发现的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可专一地切割*中κ-酪蛋白的Phe105-Met106之间的肽键,破坏酪蛋白胶束使牛奶凝结,凝*酶的凝*能力及蛋白水解能力使其成为干酪生产中形成质构和特殊风味的关键性酶,被广泛地应用于奶酪和酸奶的制作。]凝固*性,副溶血弧菌生物型菌对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发酵产酸不产气,甲基红试验*性,对弧菌***[***(又称为缓聚剂)是一种用来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用与负催化剂相同。](0/129)敏感,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碱基比[ ...]为(42-45)摩尔%。嗜水气单胞菌为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对弧菌***(0/129)不敏感,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比为58-62摩尔%。用这2种菌分别浸浴大眼幼蟹、稚蟹,均于第2天即开始发病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的相同,且又从人工感染的病蟹中回收到了这2种菌。
(二)流行情况
主要是危害大眼幼体入暂养池**为稚蟹后不久发生,流行广、危害大,可导致稚蟹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三)症状
大眼幼体变为稚蟹后不久便大批爬上岸,或躲藏在岸边的土缝中,以腹肢支撑地面将身体支起,反应迟钝,甚至人驱之也不回到水中,最后死在岸上。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可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分子-fenzishengwu]技术进行快速诊断。
(五)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亲蟹进行人工繁殖,采取微流水生态育苗(王武等,1998),将苗培育得健壮。
(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保持水质、底质优良、稳定(详见河蟹颤抖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蟹体抵抗力。
(六)治疗方法
疾病早期可以外泼水产保护神[保护神 --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某一个,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或者捍卫尊严的人或团体的名字。]及饲料上喷水产保护神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