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常出现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浑浊[浑浊,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和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的生长,也会造成池塘溶氧量偏低及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阻碍河蟹的正常蜕壳及生长。
饲料投喂不足:下午水浑一些,第二天[第一次出品单曲,第一次出品专辑,曹伟今年也忙的不亦乐乎,总算在2011年完成了一个新的开始。]水体变清。河蟹摄食不足会提前出来觅食活动,导致水体发浑。可适当加大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青饲料等的投喂量,并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饲料中添加益利**补充维生素。
水草过少或没有水草:一般早上水体比较浑,应保证槽沟中有充足的水草,水草少的池塘要及时补栽,且不能投放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
河蟹密度大、槽沟小:7月份之前河蟹主要在槽沟中栖息,随着河蟹的生长,槽沟的空间不能满足河蟹栖息,河蟹就会频繁活动,应适当扩大槽沟面积,并种植好水草,保证槽沟中有充足的空间。
浮游藻死亡导致缺氧: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以轮虫居多)暴发性繁殖,导致池水浑浊呈*白色或米汤色。首先用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池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再培肥藻类。
由池塘环境导致的水体浑浊,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由浮游植物少引起的水体浑浊,应及时补充浮游生物,一般可补充富含硅藻、小球藻的水,同时适当追施生物肥料[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由水草偏少原因引起的水体浑浊,在使用生石灰或芽孢杆菌调节水体的同时,大量补充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等优质水草。
在养殖过程中很多情况都是同时出现的,如连续闷热天气,水体中溶氧量比较低,雷雨过后,藻类出现死亡导致水体缺氧;藻类死亡后腐烂时需消耗氧气,从而导致水体缺氧、发黑。针对这些情况,第一天换一部分水,然后加深水位,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氧;第二天施用水自然·碧优清;第三天或第四天施用水自然·调水专用,具体运用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水质调控方法,以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