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将注射后的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放入产卵池内,让其自然产卵。在产卵池中放置人工鱼巢(沉性水草、树枝、瓦片、棕片等),模拟天然水体的产卵环境。黄颡鱼产卵分几次产完,卵集中在鱼巢上,呈圆形,第二次产的卵仍覆盖其上,产卵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纂和维护的天文学专业名词数据库。]为1~2小时,这种方法,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高,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率也高。
黄颡鱼属于分批产卵鱼类,自然产卵可以减少亲鱼的损伤和劳动强度。如果雄鱼缺乏,可以采取人工授精[人工授精(AI)是指采用非**的方式将**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达到使女子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方法。人工授精需要把握适宜的受精时间,如果超过效应时间过长再挤卵,受精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要密切注意亲鱼在产卵池中的**动态。当观察到产卵池中出现雄鱼与雌鱼追尾现象时,可捕捞雌雄鱼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时将鱼体表水擦干净,用毛巾提起雌鱼头部,由上而下反复挤压腹部,让卵流入盆内,同时宰杀雄鱼取出精巢,放入研钵中用剪刀充分剪碎,人工授精时用羽毛充分搅拌后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搅拌一下稍静置经换水洗卵后进行孵化。黄颡鱼亲鱼的卵不可能一次挤干净,可把挤过的亲鱼放入网箱中,等0.5~1小时后再挤,一般每尾雌鱼可挤2~3次。
亲鱼在经过产卵、捕捞、运输及催产打针后都会出现皮肉擦伤、刺伤、鳍条撕裂、体表黏液擦掉等情况。为了提高亲鱼产后回塘成活率,从捕捉亲鱼到产卵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操作都要细致,动作要小心,亲鱼要进行严格消毒。产后亲鱼要在流水网箱内暂养一段时间,让其充分恢复体力,再回塘放养。对受伤的个体要进行药物治疗。
2、孵化。黄颡鱼的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为沉性,圆扁形,淡**,黏性较强。与四大家鱼卵比较,入水后比重较大。孵化中,流速要比家鱼孵化时加大,使卵能均匀浮起,在水中不断翻起。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孵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流水与静水结合,开始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用流水**并保持较高的溶氧,持续时间3~5小时,然后改用静水(只充气)的方法,临近出苗前5~7小时,再采用流水,一直到孵化完毕;二是孵化全过程流水,从放入鱼卵开始,至鱼苗[也叫“鱼花”。]出池一直保持微流水。
黄颡鱼卵在18~30℃均可孵化,适宜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21~29℃,最佳水温是23~28℃。胚胎发育的速度和胚胎能否正常发育与水温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水温低于20℃时,常导致发生水霉病,而高于32℃,又会使受精卵死亡,孵化率降低。
黄颡鱼鱼苗出膜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孵化水温19~21℃时,受精卵孵出鱼苗时间为90~97小时,孵化率为79%;22~25℃时,孵出鱼苗时间为60~70小时,孵化率为83%;25~27℃时,孵出鱼苗时间为55~60小时,孵化率为87%;28~30℃时,孵出鱼苗时间为50~56小时,孵化率为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