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名优水产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品种。花鲈又称海鲈,隶属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为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养殖适温范围在3℃~29℃,最适宜水温在16℃~27℃,可自然越冬。是一种广盐性鱼类,鱼苗经淡化处理后,春季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规格在10厘米

[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花鲈淡水养殖技术

左右的鱼种,经5个月饲养,体重可达400克~500克,亩产500千克左右,市场售价高于鳜鱼,亩效益在2000元左右。下面简要介绍花鲈在淡水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中养殖的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

  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1亩~5亩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良好。池塘经干塘暴晒,在放养前10天~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千克~100千克,隔天另加漂**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2.饵料投喂

  花鲈掠食性强,可用鱼糜或冰鲜小杂鱼、野杂鱼肉块喂养,经过驯化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

。投料之前先泼浇几下水,以形成条件反射,再投以颗粒饲料,经过数次调驯,只要听到泼水声花鲈就会群游而至取食。选择位置居中地方,用竹、木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池岸6米~7米,搭设投饵

[ ...]

点,这样的投饵点饵料投撒面积大,鱼摄食

[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

时不易混水,而且可容纳较多的鱼均匀摄食。日投饵量在前期鱼体较小时,可按鱼体重8%~15%投喂,每天3次~5次,后期随鱼体长大,可按鱼体重的3%~5%投喂,日投2次,投饵量应根据鱼摄食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根据花鲈不喜强光的习性,日出和日落时,摄食旺盛,中午几乎不摄食,所以应注意早晚2次投喂。投时应掌握“慢、快、慢”的原则,开始时少投,将鱼引诱**后再快投,并及时扩大投饵面积,使鱼群均匀吃饱,等鱼快吃饱,抢食不激烈后再少投,一直喂到多数鱼离开投饵点为止。一般每次投喂时间在30分钟左右,防止饵料沉底浪费并污染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

  

  3.苗种放养

  花鲈苗种经淡化处理,培育成体长达10厘米左右,放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放养规格力求整齐,以免相互残食,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以每亩1000尾~1500尾为宜,同时搭配养殖大规格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及彭泽鲫200尾,以充分利用水体,调节水质,增加产量。

  

  4.水质调节

  花鲈属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4毫克~6毫克/升)、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在30厘米~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在成色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水质容易控制,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随着鱼体的生长和渔池生物量增加,应做到勤巡塘,经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增氧。9月~10月温度适宜,是花鲈快速育肥阶段,不可忽视水质调节。

  

  5.捕捞

  花鲈极易捕捞,池塘中养殖的花鲈经1次~2次拉网

[拉网·中国是中国领先的在线付费研究型社区,在网上接受调查的人,均可得到现金返回、积分累加等回报。]

可以捕获90%以上的成鱼。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在拉网捕捞前应停止投饵1天,因为饱食的鱼胃容量大,被其他鱼冲撞后,极易引起受伤;二是花鲈性凶猛,拉网时由于惊吓也易产生碰伤及相互刺伤,故拉网时尽量选择网目较小的网捕鱼,按量取鱼,尽量不整池拉网。起网时做到网不离水,分段在网中不离水取鱼,这样可使未销售的商品鱼或被检捕的商品鱼少受损伤。拉过网的池塘,应该进行1次以预防水霉病为主的水体消毒。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