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稚、幼鳖的质量标准
引进和鉴定[鉴定是指本人工作、学习、劳动一个时期或工作调动以及参加临时工作结束时本人写的优、缺点总结和组织上做的评语;鉴定是指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由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行为;鉴定是指,具有相应能力和资质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受具有相应权力或管理职能部门或机构的委托,根据确凿的数据或证据、相应的经验和分析论证对某一事物提出客观、公正和具有权威性的技术仲裁意见,这种意见作为委托方处理相关矛盾或纠纷的证据或依据。]幼、稚鳖的质量,首先要考虑其有无细菌性、**性传染病史,还要进行抽样检疫,看鳖个体是否含有细菌和**等传染**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其次,选择时,要从外观上鉴定,看个体是否肥壮,外形完整,裙边[甲鱼裙边是背甲(上边)边缘很软的一周软肉。]宽阔而肥厚,体色[昆虫的颜色多数是由体壁和它的衍生物产生出来的,也有的来自不同的皮下组织或血液。]为背甲[ ...]茶褐色[茶褐色,读音chá hè sè,汉语词语,指像浓茶水那样的深褐色。],腹甲棕**,且亮而有光泽,翻转时反应灵敏,用手将其撮堆后,能迅速散开,具有这些特征者是最佳苗种。反之,如果苗种个体消瘦,裙边萎缩,身有残疾,体有病灶,体色发黑而无光泽,皮肤多皱,有时腹甲有充血点或损伤,活动能力差,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劣质苗种的体征,不能引进。
另外,还要注意鳖种是否被注了水。注了水的稚、幼鳖往往四肢活动、伸缩迟钝,体表肿胀。若注水多时,用手挤压肿胀处,感觉压力较大,有水状涌动,像按在一个水囊上,并且可见体表有水渗出,这是尚未愈合的**出水。一般稚、幼鳖体内注水后3小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二、成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成鳖一般多作为商品出售,不作为苗种引进。因此,质量上多以体型、体色、活动能力等作为鉴定标准。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标准:
1.特级品:腹甲带金属色并有光泽,体色金黄,色泽鲜明油润。四肢基部带黄铜色,裙边宽厚,肌肉丰满。
2.上等品:甲壳表面平滑并有光泽,花纹似梨的表面,背甲呈青绿色或茶褐色,人工养殖的呈淡黑色,体圆形,四肢基部周围带**,裙边宽厚带青绿色,脂肪呈奶油色。
3.中等品:裙边茶褐色,四肢基部带赤色,脂肪带白色或略带灰色。
4.下等品:裙边狭而薄,呈暗黑色,背甲皮肤薄而皱,比较消瘦且使背腹甲骨形显露,腹甲呈青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损伤、红斑,脂肪呈土**并发臭。
另外,除这些特征外,还要通过翻转、挑逗等看个体是否活动有力,反应灵敏,作为辅助鉴定条件。
三、亲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引进或选留[经过挑选把其中一部分留下。]亲鳖时,首先要选择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相是对社会环境而言。]下长成的鳖,其次选择池塘粗放养殖育成的鳖,最后才选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因为中华鳖只有经过冬眠,其产卵质量和产卵率才有保证,而且性成熟年龄越长,其产卵效果越好。而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不但产卵质量差,而且退化较早。
再者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场育成的雌雄亲鳖,不让同一亲鳖生产的下一代、下几代相互交配,要重视远距离选种、配种和保存优良品种,避免近亲繁殖,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雄鳖,在另一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雌鳖,亲鳖每3~5年淘汰更新1次。
另外,作为引进亲鳖还应进行检疫,禁止携带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进入养殖场。除此以外,亲鳖的质量鉴别还要从年龄、体型、体重与活动能力上考虑:一般地,较好的亲鳖,要求年龄在8~10龄(自然环境下育成),体重1.2千克以上;在体型上,雌的呈圆形,雄的呈椭圆形,其背甲平坦,背肋明显,背腹身体较厚,裙边宽厚;体色为青绿色,皮肤较厚而且光亮,爬行迅猛,反应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