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融冰期养殖鱼塘常见以下问题,怎么办?


冬去春来,随着气温的回升,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的冰层[冰层,读音bīng céng,汉语词语,解释为水面冻结而成的厚冰。]逐渐融化,每一年在融冰[影片《融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感化犯罪嫌疑人的感人故事。]阶段池塘常见一些水质和鱼类病害问题,影响养殖的效益。笔者对辽中地区淡水鱼养殖池塘在融冰期的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供养殖户朋友们借鉴。

一、融冰期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

1、倒藻引起的养殖鱼类上浮[上浮指的是一种竖直向上的运动,如物体在液体里向上浮起来。]死亡
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冬季温度都比较高,降雪量[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减少,使得池塘冰下的水温也变化异常,养殖池塘越冬后,尤其是融冰期间,容易出现[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夏季投喂量较大,过多的残饵粪便堆积在塘底,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发酵,很容易出现“翻底”现象,直接导致池塘出现倒藻,经常伴随氨氮升高、轮虫大量繁殖,甚至池塘边缘的冰提前解冻,养殖鱼类上浮,严重的会出现大量死亡。

出现这种现象时首先要加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通过增氧机搅动水体,加快循环,增加池塘溶氧量,促进氨氮的硝化作用。若出现鱼类上浮时,立即外泼“碧水安”、“速解安”进行解毒,以免出现大的损失。

池塘倒藻引起养殖鱼类上浮

2、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过高引发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由于近些年降雪量减少,冰层厚度减小,加上冬季光照足,冰下藻类大量繁殖,产生过多的氧气,冰层覆盖下,氧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使冰下水体溶解氧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这种现象一旦持续过长时间,养殖鱼类发生气泡病,也会出现上浮现象。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方法是不定时的打开增氧机,依靠增氧机进行曝气,保证水体溶解氧平衡。此外,在融冰阶段可以提前开动增氧机使冰层逐渐融化,避免开春在风力的作用下,池塘出现冰层迅速融化的现象,融化过快,对于溶氧饱和度较高的池塘,养殖鱼类容易发生气泡病,在温度较低的春季继发水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冰下水体溶解氧过高

二、常见的鱼类病害及处理

1、水霉病
越冬期池鱼由于发生气泡病、体表寄生虫和拉网并池等原因导致体表受伤,春季温度较低适合水霉生长,常见继发水霉病。越冬期间及越冬前后尽量减少鱼体受伤,一旦受伤继发水霉病,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刚出现水霉病时,可连续向池中泼洒“新威灭”(6亩/瓶)或“永乐碘(3亩/瓶)”2-3次,控制病情。同时应注意,近两年冬季常见鲤浮肿[浮肿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病和水霉病并发的情况,应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谨慎治疗,避免加重死亡。

2、鲤浮肿病
鲤浮肿病发病水温范围较广,近两年有一部分池塘在融冰后暴发鲤浮肿病,同时继发水霉病,多数人就按照水霉病进行治疗,往往加重养殖鱼类的死亡。因此,在越冬后养殖池塘鲤鱼发病时要进行精准的确诊,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如发生鲤浮肿病,可选用“营养快线”、“LY-生命素”、“激活”等增强鱼体抵抗力,适当控制病情,鲤浮肿病逐渐转好后,再进一步处理水霉病。

融冰期间,养殖鲤鱼发生鲤浮肿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