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养殖黄鳝高产技术要点


  近几年,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野生资源枯竭,导致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人工养鳝多处于暂养、精养阶段,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很不稳定,为了获得高产[ 高产,gāochǎn,单位面积产量比平均产量高。]高效,本人经实践总结了黄鳝高产技术的要点如下:

  一、鳝池修建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鳝池最好为椭圆形或切角的长方形,每口池以15-30m2为佳,池底用砖或石块砂浆砌,用水泥勾缝,池边墙顶做成“T"型,新池建好后用水浸泡一周,后添入30-40cm的泥土。放苗前周用每平方0.2公斤的生石灰消毒,水深为20-30cm,并铺设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覆盖面20%,水花生进池时注意消毒,再用水冲净。

  二、鳝种的来源与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主要来源于市场收购,要求无病无伤,活动正常,规格基本一致的鳝种,放养前还须进一步筛选,用一个大容器配成3%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放入鳝种,游动正常的做为养殖对象,跳出盆外的或不动的则淘汰。放养时水温要超过15℃,不宜太早,一般每平方放养2-3公斤,以每公斤25-35尾为好,不同规格切忌混养,鳝池中搭配放养泥鳅,比例为鳝:鳅等于3:1,起到增氧、去污的效果。

  三、日常管理

  鳝种入池要进行饵料的驯化保证其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做到科学喂养[喂养,汉语词汇。],一般日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6-10%,或配合饲料4-6%(2天一次),日投喂量随温度上升而提高。由于投饲量大,水质极易恶化,20℃以下一般一周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一次,高温时1-2天即换水一次,及时的捞残饵、排污、适时注水升高水位,不超过30cm,换水时要注意温差不能超过5℃,引用外河水时要用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的侵入,加水量不超过原池水的1/4,要及时的搞好遮荫工作,避免阳光直射,除此以外还须注意防逃、防盗,防毒等。

  四、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201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巍。]

  由于获得高产,密度相应增加,病害较多,要注意观察,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原则。防病时定期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抗菌药物,一般半个月用0.1ppm的漂**全池泼洒,饵料中定期的加拌抗生素,提高抵抗力,发现寄生虫疾病时用敌百虫拌饵投喂或全池泼洒。在养殖中,疾病防治尤为重要,只要进行科学的喂养管理,经济效益一定会显著提高。

  总之黄鳝养殖要有超前的忧患意识,科学的喂养体系和良好的管理措施,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保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