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泥鳅苗放下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好好的,养殖一段时间后感觉泥鳅好象变少了,到收获时才发现,池塘的泥鳅数量少了许多,导致产量非常低。这是怎么回事呢?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泥鳅死亡,没有涨水、漏水逃跑现象,更没有被盗情况,这是为什么呀!
遇到这种情况,许多新手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怀疑泥鳅根本就养不好。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新手不容易查觉,这是泥鳅的天敌,虫害[虫害指的是有害的昆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就属于虫害了。]和鸟害[鸟害是汉语词语,读音是niǎo hài,指农产品由于鸟群啄食造成的损害。]造成的。虫害主要是蜻蜓幼虫、水蜈蚣等,鸟害主要是夜鹭和白鹭。
1、防虫害
泥鳅苗下塘前,池塘应彻底进行清塘处理,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75公斤兑水,趁热全塘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隔一天逐步加深水位,及时采用氨基酸培水膏、生物肥[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等培水。经过5-6天的培水,泥鳅苗即可适时下塘,在蜻蜓活跃的季节会发现其在水面点水产卵,快的几天就可以孵化出幼虫,当发现有幼虫出现则应及时驱杀,若此时泥鳅苗未达3厘米规格,可用吡虫啉[吡虫啉是**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兑水泼洒,泥鳅苗达3厘米以上,则可用蜻蜓克星泼洒。当泥鳅苗体长达6厘米以上时,就可抵御虫害了。
2、防鸟害
鸟害危害较大的是夜鹭和白鹭,特别是夜鹭晚上出没,不仔细根本发现不了,而且一只夜鹭或白鹭一天可以吃掉20条左右的泥鳅。养殖户采用放鞭*、拉驱鸟带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唯有将池塘拉上鱼线,或盖上鱼线网就可以避免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