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六王镇六王村[六王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六王镇中心,系六王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39公里 ,容岑公路由村通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荒山广阔。]养鳖专业户[中国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农户。]李善官,日前把一批水鳖卖给一位前来收购的酒店老板,正数着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时,感激万分地对前来参观的村民[村民( cūnmín),英文名,villager,乡村的百姓,也就是居住在村一级行政区划内的公民。]说:“我能养鳖致富,是与李金兰[李金兰,著名国画家,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中国剑光书画院副院长,1993年作品《雪月梅》参加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诞辰一百周年中国书画艺术大展并被收藏。]的热情帮助分不开的呀!”
李金兰是该镇古泉村[古泉委会村隶属福贡县上帕镇,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的一位农家妇女,5年前,她家仍然与富裕不沾边。李金兰决心创业致富干一番事业。她通过查找资料和一番考察后,认定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宜养殖水鳖,决定养鳖致富。李金兰要养鳖的消息一传开,村民的冷言快语很快传进她的耳朵,“一个村妇养什么鳖,弄不好血本无归,让人笑话!”然而李金兰决心已定,不顾别人的嘲讽,筹资6万多元修建了500平方米的鳖池,购回了800只幼鳖,开始了她的养鳖创业路。
李金兰把她的全部精力放在护理幼鳖上。然而,2004年深冬的一天,李金兰突然发现鳖池中有几只死了的幼鳖浮在水面,之后幼鳖一只只接连地死掉,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李金兰望着一只只死在水面上的幼鳖,心像割肉般疼痛。而这时,村民的冷言冷语又传到她的耳朵:“一个村妇想养鳖发财,比登天还难!”这时的李金兰冷静了下来,她想此时正是考验自己的时候,“我决不能就此放弃!”鳖死必然有因。于是她请来容县水产***的专家分析原因。原来,她的鳖池储水才40公分深,水放得太浅,鳖是被冻死的。原因找到了,李金兰又找回了信心。她东借西凑,又筹资了3万多元购回幼苗,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第一次养鳖的失败,让李金兰深深地懂得,要养鳖成功,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技术。为此,李金兰自费前往桂平市金田村,向养鳖专业户学习养鳖技术,还购回大量的养鳖书籍挑灯夜读。她把参观学到的,从书本里掌握的,一一地记录在笔记本[最早是指用来记录和写日记用的纸制本子,现多指“手提式电脑”和采编读浏览器的笔记分类。]上,整整写了几个笔记本。她活学活用,严格按照技术的要求,春季用石灰水泼洒水池,以消毒防病;冬季保证池里水深1.5米以上,还用稻草覆盖三分之一的池面,以防冻保温。2006年,李金兰以95%的成活率养出了第一批鳖,收入3万元。这一年,她赚取了她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为了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她大胆地采用了在池中放养虾的方法,让鳖能自由地捕食幼虾。实践证明,混养虾苗所养殖出来的鳖,与野生鳖十分相仿,颇受顾客青睐,她养的鳖被玉林、北海、广州、顺德等地的饭店老板抢购一空。2008年她养鳖年收入8万多元。
李金兰养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又看到了像自己当年一样贫困无依的乡亲们,她决心带领村民养鳖致富。她挨家挨户,给村民发养鳖资料,宣传养鳖能致富的道理,为村民提供良种鳖苗,无偿地、手把手[这是借鉴中国**的教学,训练方法二创作的电脑方法-shoubashou
]
地传授养鳖技术。为了方便工作,李金兰今年春购回了一辆汽车,用于购饲料、送货。哪个养鳖户需要送鳖苗、饲料、技术指导,她就开车赶到,为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在李金兰的热心帮助下,现在古泉村已有9户、六王村已有8户村民养鳖,全镇共有30多户农户从事养鳖业。该镇六王村村民李善官,他初养鳖时不懂技术,李金兰便手把手地教他选鳖苗、投料、防病,还一次一次为他解决养鳖中遇到的难题,2009年李善官养鳖年收入4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