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一、掌握幼苗[【词目】幼苗【读音】yòu miáo【释义】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出槽时间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黄[卵黄(yolk),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为营养,体质弱嫩,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因而需要进行暂养[ ...]。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有一定游动能力,再将幼苗放入暂养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暂养一段时间。出孵化槽的时间一般为出膜后7天~8天,体长10毫米~14毫米。

  二、幼苗暂养

  1.幼苗暂养设施:幼苗暂养设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等。水泥池为圆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体不要太大。进出水口必须经40目~50目的筛绢布拦好,以防跑苗。网箱规格为2米×1米×0.5米。

  2.幼苗暂养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暂养:将带有卵黄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万尾~3万尾,开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断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当幼苗发育逐渐完善、能自由游动时,即可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和人工微型饵料,以红虫、摇蚊幼虫等活饵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健身运动中,少量多次通常是指:使用小重量、小负荷进行较多次数的练习方法。],让幼苗吃好、吃饱,直到幼苗体色从微红转变为深灰色下塘为止。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

  (2)网箱暂养:用40目~50目尼龙纱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网箱,在幼苗暂养下塘3天~4天前把网箱放入经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网箱软化,减少与鱼的磨擦。暂养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每平方米网箱暂养幼苗5000尾~10000尾。网箱出口应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从网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网箱,如还有鱼苗未能游到池中,就应将鱼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应注意水质清新,不能浑浊,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幼苗外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