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许多养殖户在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过程中按照传统的养鱼经验来养蟹,但产量不高;再加之市场售价不高、病害严重,使得很多养殖户连年亏损。作者就当前的生产实践中常见扣蟹的科学养殖与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一、分级分养。
经过长途运输的幼蟹放养到池塘中,第一次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损伤比较严重(本地培养的幼蟹不存在这种情况),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对幼蟹进行分级饲养,分级饲养可以采用“回”字形的子母池或“日”字形串联池。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2000~5000只/亩,分级放养符合河蟹的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规律,便于幼蟹的饲养管理,幼蟹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期间便于成蟹塘的水草生长;另外五月份后便于“过数”。二级饲养时能适时补充苗种(在一级培养池中用地笼进行“过数”后放入成蟹养殖池中,一般二级放养密度为每亩500~800只之间)。否则,在大池中培育幼蟹很难掌握其前期成活率,往往因为苗种放养量不够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二、科学投饲。
幼蟹的摄食量比蟹苗明显增加,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范围也比较广泛,动、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1:2到2:3为宜,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单一饲料会由于营养不全面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营养缺乏症(nutritional deficiency)是生物有机体由于摄入营养素不足如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各种疾病症状。],另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引起病害,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10%,根据吃食情况适时增减,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时应沿池四周浅滩处定点撒布,若发现河蟹大量蜕壳,应远离草丛或河蟹蜕壳带投喂,避免河蟹自相残杀。
三、日常管理。
在一级培育池中由于水草还未生长好,此时可以到内河或湖区打捞刚泛青的水草投入池中,并适量投放螺蛳,以补充河蟹的天然廉价饲料,但无论是水草还是螺蛳,在投放前都必须消毒,以防止细菌或有害物质进入培育池。在幼蟹期水位要浅,保持在30~50厘米,水位过深会造成水压力大,不利于幼蟹生长、脱壳,幼蟹培育池PH值宜在7.5~8.5之间,幼蟹饲料要营养全面,最好投喂全价颗粒料,如果是人工配合饲料,要定期补充抗生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无机化合物,是无色三斜片状、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动物及畜禽养殖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用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营养增补剂、*化剂、稳定剂等品质改良剂。]等物质,以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每天对蟹池巡塘数次,观察河蟹的栖息及摄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修补防止河蟹逃跑,定期测定水质,进行水质改良,天气突变要严加防范。总之河蟹的健康养殖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优良的养殖水体环境;三个要素即水、种、饵;一个核心即科学的管理技术。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河蟹的健康生长,才能增加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