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周期短,抗体效价低,决定了肉鸡饲养管理是难控制的部分,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处理不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使得肉鸡饲养管理难度更大。要做好冬季肉鸡饲养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冬季养殖户们需要做好肉鸡饲养管理的哪些工作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彻底进行空鸡舍[鸡舍是指鸡栖息的地方,按饲养对象分,有核心鸡舍、种鸡舍、育雏鸡舍、育成鸡舍、蛋鸡舍、肉鸡舍、环境安全型畜禽舍鸡舍等。]的清洗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为了将上批鸡饲养过程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彻底清除,商品肉鸡场要有至少15天的空舍消毒时间,如果上批鸡发病,空舍时间不能低于21天。
1.2做好鸡舍的密封
鸡舍密封是实现有效通风的首要条件,如果鸡舍密闭不严,漏入鸡舍的冷空气极易使鸡群受到冷应激,使雏鸡早期诱发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疾病,这样会对当时以及终的生产性能造成影响。另外,鸡舍密封差,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入雏之前做好鸡舍的密封工作,防止贼风袭击鸡群,是肉鸡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
1.3水线消毒
入鸡之前,水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者过氧乙酸进行浸泡消毒,确保水线卫生。
1.4垫料消毒
稻壳进鸡前一次性进够,防止霉变、携带病菌,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垫料消毒是在垫料库内用甲醛熏蒸(14L甲醛+14L水)消毒,垫料搬入鸡舍后用45%二氯异氰尿酸钠喷雾消毒。
1.5鸡舍升温
雏鸡在14日龄之前,没有能力调整自己的体温,因此雏鸡要获得合适的体温,必须依赖于佳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因此在雏鸡到达前24小时必须使鸡舍的温度和湿度到达理想要求。
2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
冬季肉鸡养殖必须遵循鸡舍通风量必须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缓慢增加的原则进行通风,绝不能牺牲通风而保温,更不能以人的感觉进行通风,要根据鸡群的表现进行通风量调整。
2.1不同日龄风速的控制原则
2.1.1 14日龄前,经过鸡背的风速应该尽可能低,<0.20m/s,应该考虑静止空气温度。
2.1.2 15-21日龄,风速应该不超过0.5m/s的水平,用过渡通风系统,应该考虑体感温度。
2.1.3 22-28日龄,要限制风速不超过1.5m/s,用过渡通风系统,应该考虑体感温度。
2.1.4 29日龄以后,风速不受限制,要考虑体感温度。
2.1.5 决不能以人的感觉进行通风,必须根据的鸡群的表现进行通风。
2.2鸡舍有害气体控制标准
冬季密闭鸡舍,通过横向通风和过渡通风的模式改善鸡舍环境,使鸡舍内的氧气、二**碳、氨气、一**碳的浓度达到要求。鸡舍空气的质量要求,氧气>19.6%,二**碳<0.3%,一**碳<10ppm,悬浮灰尘<3.4mg/m3,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的话,小通风量就要增加。
3控制好鸡舍温度
3.1鸡舍温度下降要循序渐进
鸡舍温度控制,要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缓慢下降,不能下降太快,一般遵守一周下降2℃左右,防止因温度下降太快鸡群受凉,引起冷应激,诱发呼吸道鸡病。
3.2鸡舍昼夜温差不能太大
在傍晚外界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要调高锅炉的进水温度,确保鸡舍环境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减少昼夜温差。尽可能的把鸡舍昼夜温差控制在2℃以内,温差越小越好,防止鸡舍温度忽高忽低,诱发呼吸道疾病。
4适时扩栏
扩栏的速度,要观察鸡群密度,缓慢扩群,减少扩栏带来的应激。周40-50只/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第二周30-40只/平方米;第三周25-30只/平方米;第四周20-25只/平方米,第五周扩到整个鸡舍。
5做好**免疫
对于预防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特别是预防**性鸡病的感染,通过免疫接种激发鸡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在预防鸡病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肉鸡建议免疫程序,2-3日龄新支(H120)点眼;7-10日龄新流(H9N2)颈部皮下注射,同时新支(H120)点眼;14-17日龄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B87)滴口或者饮水;21-23日龄新城疫(**Lasota)饮水;28日龄法氏囊(B87)饮水。
6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6.1人流、物流和工器具的控制
由于人员是传染病传播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且是极易被忽视的传播媒介,因此在进场时,人员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带入场区。对物品、设施和工具的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流通环节的交叉污染。
6.1.1谢绝参观;
6.1.2所有外来车辆禁止进入场区;
6.1.3进场车辆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方可进入;
6.1.4进场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洗澡消毒**后方可进入;
6.1.5人员从一栋鸡舍进入其他鸡舍时,必须认真消毒,并且遵循从健康鸡群→亚健康鸡群→病禽的顺序进行工作;
6.1.6鸡舍内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鸡场内物品流动应遵循从健康鸡群→亚健康鸡群→病禽;
6.1.7鸡场人员不能频繁进出鸡场,防止病原微生物带入鸡场。
6.2做好鸡场消毒
传染病要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条件。消毒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消毒可将养殖场、交通工具和各种被污染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低或无害的程度,防止病原微生物带入鸡场,它相当于鸡场的第二道防御线。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冬季,要在消毒水[紫药水 即2%的甲紫溶液,甲紫又称龙胆紫。]中加入食盐,防止消毒水结冰,影响消毒效果。
6.3建立养殖场预警系统
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周遍地区和国内外疫病流行情况,适时进行紧急接种;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对鸡舍环境温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防止气温骤变给鸡群造成的应激,规避养殖风险。
7鸡场饮水管理
饲养过程中使用10%次氯酸钠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鸡群饮水卫生。由于抗生素和**的使用,水线中的生物膜与日俱增,生物膜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21日龄左右对鸡舍的饮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控制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