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黄曲霉,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毒素[毒素(英语:Toxin),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poison),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质,例如蓖麻毒蛋白。]是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黄曲霉与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的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发霉[发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ā méi,意思是有机物因霉菌生长而变质、变色。]变质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中,对畜禽和人类都有很强的毒性,鸡对黄曲霉毒素比较敏感,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后以急性或慢性肝中毒、全身性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为特征。本文为大家介绍下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内容如下: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

一、病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

黄曲霉菌属于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以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作物及其副产品易感染黄曲霉。在潮湿、温暖的条件下,饲料发霉变质后霉菌可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鸡食人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后即可引起发病。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相当于氰化物的100倍。它在正常的饲料和食物中相当稳定,对漂**敏感。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种,如B1、B2、G1、G2等,B1的致性强。

二、症状

2~6周龄的雏鸡对黄曲霉毒素敏感,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体弱,冠苍白,翅下垂,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后衰竭而死。急性中毒者,常没有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成年鸡中毒后一般引起慢性中毒,病鸡表现为精神委顿,运动减少,食欲不佳,羽毛松乱,开产期推迟,产蛋量减少,蛋小,蛋的孵化率降低。中毒后期鸡有呼吸道症状,伸颈张口呼吸,少数病鸡有浆液性鼻液,后卧地不起,昏睡,终死亡。

三、病理剖检

本病主要病变表现在肝脏上。急性中毒的雏鸡可见肝脏肿大,色泽变淡,呈黄白色,表面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肾脏苍白稍肿大。**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成年鸡慢性中毒时,剖检可见肝脏萎缩变小,质地变硬,色泽变黄,肝脏中可见到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病灶。中毒时间在1年以上的,可形成肝结节。心包积液,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有的鸡腺胃肿大。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中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

四、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特征性剖检变化、临床症状,结合血液化验和检测饲料发霉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对饲料用荧光反应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测定。

五、防治

1.预防。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做好饲料保管工作,仓库注意通风换气,防潮。玉米等作物收割后应晾晒,使之尽快干燥。坚决不用发霉变质饲料喂鸡。饲料仓库若被黄曲霉菌污染,好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过氧乙酸喷雾,才能杀灭霉菌孢子。凡被毒素污染的用具、鸡舍、地面,用2%次氯酸钠消毒,中毒死亡的鸡和其内脏、排泄物等要妥善处理,以防二次污染饲料和饮水。

2.治疗。发现鸡群有中毒症状后,立即对可疑饲料和饮水进行更换。对本病目前尚无药物,对鸡群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如给鸡饮用5%葡萄糖水,有一定的保肝解毒作用。灌服高锰酸钾水,破坏消化道内毒素,以减少吸收。同时对鸡群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鸡的康复。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鸡疾病的问题,还可以浏览网站上相关文章进行查看,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