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养殖发展很快的。养殖也有很多的技巧的。不同的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方法,不同的喂养方法。大家知道吗?在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里养鸭[《养鸭》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由南京农业大学畜禽营养学专家丁晓明教授,禽病学专家吴增坚副教授等编写的图书。],也有很多的好处。今天火爆兽药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招商网带领大家谈一下在稻田里养鸭的益处!
稻田养鸭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使鸭子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
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饲养前的准备 用竹片、树枝和其它秸秆编成高50~60厘米、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度的围栏,将稻田四周围起来,并用竹或木条固定,防止鸭外逃。计划实行稻田养鸭的田块,插秧时在田中间留出一块长150厘米、宽100厘米的小空地,放进一块竹板作为鸭床,高度以露出水面20厘米为宜,供鸭群休息。
二、培育健壮鸭苗[鸭苗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因地制宜选用早熟、适应当地饲养、生活力和抗逆性较强的优良鸭种,采取防寒保温为主的鸭苗小群摊养管理技术:(1)防寒保温。刚出壳的鸭苗幼嫩体弱,易受冻害导致死亡,应采用防寒保温措施,可用箩筐垫好干燥的短稻草,每筐放鸭苗15只左右,放在背风保暖的室内饲养,随时更换稻草,保持干燥清洁。(2)放水[放水1.把水放出来2.比赛中作弊,比如故意输球或输给对方已达到某种目的。]。鸭苗出壳10~15天后,可短时放水,适当加喂动物饲料;20~25天后,可延长放水时间,直至全天放水。(3)加强管理。在饲养期间出现个别鸭苗死亡,往往是卫生管理**,引起消化道疾病或受冻感冒所致,一定要加强管理,注意饮水、饲料、环境卫生。早春寒潮来临时,不要放水,以免鸭苗受冻。
三、适龄放鸭进田 20~25日龄、重约150~200克的雏鸭,即可放进田中,进田前应进行鸭瘟免疫接种。放养密度应视稻田肥力、田里的饵料丰缺情况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亩放30只左右。放鸭入田时间应在早、晚两造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返青后,过早放鸭易造成秧苗脱泥漂浮,不利发挥稻鸭互促互利的生态效益。
四、培育水体饲料 养鸭稻田应搞好以养萍为主的水体饲料生产,为鸭群提供优质青料。在秧苗返青后,每亩投放萍种150公斤,隔5~6天施过磷酸钙4~6公斤,连续施2~3次。
五、搞好饲养管理 初入田的雏鸭,应在早、晚适量补料1次,按"早喂半饱,晚喂足"的原则投料。开始时可在傍晚用食饵引鸭上床,日后便成习惯,会自行上床栖息。平时注意观察鸭群的生长变化情况,如发现天然饵料不足,应适当补喂饵料。早晚加强田边巡视,检查围栏是否完好,发现漏洞,及时处理。
六、及时回收成鸭 稻鸭共栖的配套方式有"双季稻养双季鸭"、"中稻、再生稻[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养双季鸭"、"一季稻养一季鸭"、"再生稻单养一季鸭"等。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均应安排在水稻成熟前及时收回田中成鸭。因为,此时的鸭子体重一般已长到2公斤左右,采食能力极强,如不及时回收处理,便会采食快成熟的稻谷,造成水稻减产。此时若有个别不能上市的,也要"转田"饲养,防止鸭吃谷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