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贫血病[“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又称为蓝翅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后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危害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后导致**免疫失败,使得鸡受到多种病原感染而发生疫病和出现死亡。鸡传染性贫血病如何诊断?鸡传染性贫血病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1、病原
鸡传染性贫血**是圆环**科单链环状DNA**,没有囊膜,外观呈球状或者是六面体形状。**粒子的直径为19~24nm,表面结构固定,含有32个结构的亚单位,这些亚单位以二十面体组合。**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能够适应较高的温度,通常在70℃的环境中能够存活超过1h,在100℃的高温下能够存活15min左右。**对消毒液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常规消毒剂不敏感。甚至是0.1%的火碱溶液中浸泡15min后,还能够存活超过1d。但对酚和次氯酸[次氯酸,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结构式H-O-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氯元素的最低价含氧酸,但其**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很强,是氯元素含氧酸中**性最强的酸。]相对较为敏感,在50%的酚作用下,5min后就可以使其失去活性,在5%的次氯酸溶液中2h也可以失活。**对酸性环境也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pH值为3的环境条件下存活超过3h。
2、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的传染源是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鸡和隐性带毒鸡。传播途径是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通常不会发病。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各种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一般肉鸡的感染率[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指标之一。]会更高。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的感染率较高,4月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15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率高。成年鸡在感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在感染后一月龄的产蛋鸡所产出的鸡蛋中带毒量是大的。发病鸡通常发病的病程较短,大约为7~10d,在感染后2d就逐渐开始出现病鸡死亡,直到5~6d时病鸡的死亡率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后没有死亡的病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3、临床症状
发病鸡由于机体血细胞数量少,携氧能力不足,机体表现广泛性缺氧,病鸡呼吸加快加深,畏寒怕冷,喜欢独卧于温暖地方,双眼**,精神不振,不喜欢活动。鸡冠、肉髯、鼻孔、面部皮肤等处表现贫血发黄,严重的能在翅下部位,**和腿部肌肉处发现有出血点,发病后的24小时,皮肤表现溃烂、坏死,久之形成坏疽性皮炎。血液检测可发现红细胞数目和血红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减少,皮肤如果有伤口则会流血不止,伤口不易凝固。有些鸡发病后能耐过,但后期易出现发育**。
4、病理变化
病鸡表现全身广泛性出血,皮下、肌肉等处尤为严重,血液明显稀薄如水,血管变脆,受到机械性**后很容易破裂出血,伤口血液凝固**,血液颜色发暗。免疫**胸腺发生萎缩,骨髓呈粉红色或淡**,脂肪含量升高,造血功能下降。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表现萎缩,囊外壁呈半透明状,有时能看到里面的褶皱,肝脏肿大,表面有土**或苍白色坏死灶,表现出贫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脾脏和肾脏因贫血而显得苍白,胃粘膜也有出血。
鸡传染性贫血病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内外粪便及其他异物,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定期采用福尔马林、氯制剂、5%双链季胺盐等消毒药剂交替消毒,加强检疫,防止引进带毒鸡将本病传给健康鸡群。
2、加强抗体监测,防止垂直感染
由于该病主要是经种蛋垂直传播,因此,要对基础种鸡群进行抗体监测,若发现阳性鸡,立即淘汰并做无害做处理,以逐步净化鸡群,切断垂直传播。
3、加强免疫工作
用鸡CIA弱毒冻干苗对13-15周龄鸡进行饮水免疫,蛋鸡免疫42d后所产蛋可作种用,另外,也要及时接种法氏囊、马立克等**,这也可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的易感性。
4、免疫接种
一般对13~16周龄的种鸡群进行CIA弱毒**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后40d内产的蛋种不能用于孵化,以防**株感染,40d以后基本产生免疫力,并将持续至60~65周龄,但要注意,CIA**不宜对40日龄以内的雏鸡和产蛋前20~28d的种鸡群进行接种,以免雏鸡感染或通过种蛋传播****。
5、药物防治
由于该病重在预防,因此,饲料中要有充足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对于减缓病情,对耐过康复鸡有较好作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组方(黄芪、板蓝根、鱼腥草、*参、金银花、麦芽),连用3~5d,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预防,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以上就是“鸡传染性贫血病如何诊断?鸡传染性贫血病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鸡精神萎靡、头部皮肤明显发黄和怕冷等等,对于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