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坏死性肠炎[肠炎是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非接触性是指从一定距离即可获得虹膜数字图像,无需用户接触设备,对人身没有侵犯,因而容易被公众接受。]细菌性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并生长出能够抵抗干燥、热、酸以及其他不利条件的孢子,这种孢子在水、土壤、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粪便以及其他环境内随处可见。
该病主要危害2~5周龄的雏鸡,因环境潮湿温暖而极易发生。症状以严重消化**、生长发育停滞、排出红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个别鸡粪便中混有血液和肠黏膜。
一、肉鸡坏死性肠炎引起的主要原因
1、饲料因素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在大部分养鸡地区广泛流行,给养殖业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天气潮湿或持续干燥致口粮中的鱼粉变质或使用劣质鱼粉是诱发该病的原因,饲料中霉菌含量过高也容易引发肉鸡坏死性肠炎。发现使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时,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要比玉米高。
2、寄生虫病
部分养殖户对球虫病[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的预防不够重视,认为只要预防一次鸡就不会感染球虫病了。夏季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只进行一次药物预防是不够的,必须交替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多次预防,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鸡舍[鸡舍是指鸡栖息的地方,按饲养对象分,有核心鸡舍、种鸡舍、育雏鸡舍、育成鸡舍、蛋鸡舍、肉鸡舍、环境安全型畜禽舍鸡舍等。]布扃应合理,宜建在干燥、远离交通要道处。降低饲养密度,粪便、垃圾、垫料要及时清除,加强通风换气,一且发现病鸡,立即隔离饲养,保证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卫生。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严禁突然更换饲料,应采取渐进法换料。
2、卫生防疫制度要完善,定期对鸡舍内外、饮水等进行消毒。进雏前对鸡舍要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进人鸡舍时,必须穿工作服,换t鞋帽,严禁人员乱串和外来人员参观。特别是邻近的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坚持每日带鸡消毒一次,对环境每周消毒2次。每天对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工具用0.01%的消毒产品刷洗干净,晾干后使用。杜绝飞禽、老鼠、犬、猫等传染病源进入养殖场。粪便应远离鸡舍,并堆积发酵作无害化处理,病死鸡要焚烧或深埋。
3、药物防治
肉鸡饲养周期短,一般14日龄后,应适当增加鱼肝油,维生素c、e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投喂寄生虫药物和肠炎药物。虽然,产气荚膜梭菌给肉鸡养殖带来一定危害,但防止应激,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合理饲喂,建立健全严格的科学防疫制度,做好药物防治,就能有效地控制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