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是我国主要的养殖产业之一,和其他的养殖产业相同产蛋鸡的养殖,也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那么产蛋鸡如何饲养管理呢?以下就对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产蛋鸡饲料配方做个介绍。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管理技术
1、温度: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周33-35℃,第二周31-33℃,第三周28-31℃,第四周24-28℃,以后夏天降低到室温即可,冬天逐渐降低到20℃左右,不低于18℃。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进行看鸡施温。
2、相对湿度:育雏要有合适的温湿度相结合,雏鸡才会感到舒适,发育正常。一般育雏舍得相对湿度是:1-10日龄为60%-70%,10日龄以后为50%-60%.随着雏鸡日龄增长,10日龄以后,呼吸量与排粪量也相应增加,室内容易潮湿,因此要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保持室内清洁。
3、通风换气:有害气体,影响鸡群健康,尤其是冬季,为了保温将鸡舍封闭过严,导致鸡舍氧气含量下降,氨气和二**碳含量增高,使鸡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为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一般通风前可适当提高舍温2℃左右。通风时切忌过堂风、间隙风,以免雏鸡受寒感冒。
4、合理的光照:光照除了影响采食、饮水、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1-3日龄每天光照23小时,4-14日龄每天光照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1小时左右,到20周龄时,可将光照缩短到10小时左右。光的颜色以红色或白炽光为好,能防止和减少啄羽、啄*、殴斗等恶癖的发生。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一般可用15瓦或25瓦灯泡,高度距地面2-4米,灯泡应交错设置。
5、合理的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因不同的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密度每平方米为12-25只,网上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7-60只,随着日龄增加,饲养密度要逐渐减到每平方米10只左右。
6、保持环境安静: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各种惊吓和环境条件突然改变,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保持环境安静,确保其生长良好。
二、雏鸡的饲养技术
1、饮水:先饮水后开食是育雏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在雏鸡饮水2小时以后再开食,育雏时必须重视初饮(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雏鸡入舍后,稍作休息即可进行初饮,并且保证每只鸡都能喝上水。育雏周饮温开水,水温25℃左右,在水中添加葡萄糖与0.1%的维生素C或**电解质,添加抗生素可预防白痢等疾病的发生,整个育雏期内要保证全天供水。
2、开食:雏鸡的第一次喂食叫开食。一般来讲,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对雏鸡的生长是有利的,实际饲养中,在饮水两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时,每只雏鸡可喂1-2g的小米或碎玉米,也可添加酵母粉以帮助消化,开食时应喂湿拌料(以手攥成团落地即散为好),注意湿拌料应随喂随拌,防止发霉变质。
3、饲料:雏鸡的饲料要求新鲜质量好,并按饲养标准配置全价料。雏鸡饲喂时间一般初期每天喂料6-7次,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后期每天喂料次数可减少到5-6次,喂料要定时,喂料时间间隔要均匀,喂料量要随日龄逐渐增加,要少喂勤添。
4、药物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可按常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等药物,但不可经常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
5、雏鸡的断喙:雏鸡断喙一般在7-10天为好,一般上切1/2,下切1/3,形成上短下长,切后用烙铁烙烫,使其结痂,防止出血过多,造成死亡。断喙前,饲料中加维生素K,以促凝血,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以减少应激反应。
三、做好向育成期的过渡
1、转群换舍:雏鸡到7周龄初则需转到育成舍中,到17-18周龄,迟不能超过20周龄转到产蛋舍,早转群使母鸡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转群好是在清晨或晚上进行。
2、脱温:也就是使育雏舍的温度保持到18℃,即可脱温。
3、换料:雏鸡料和育成鸡料在营养上有较大区别,转换育成舍前几天不能突然换料,应该逐渐换料,由于疏散或转群换舍,很可能造成鸡的应激反应,所以前2-3天和入舍后三天在饲料或饮水中补加电解质、维生素C等。在转群前6小时应停料,转群当天应连续24小时光照,以便鸡有足够的时间采食和饮水。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般称7-20周龄的鸡为育成鸡
一、育成鸡的管理
1、控制光照: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光照时间以每天8-9小时为好。育成期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切忌用逐渐增加光照的办法,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觅食为好。这样既省电又防止啄癖发生而且防止蛋鸡过早成熟。
2、饮水:为了保证育成鸡的健康发育,必须提供充足的清洁的饮水。
3、喂料:喂料要均匀,每天净槽一次,好是在下午4点左右。
4、温度:育成鸡的佳生长温度为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左右。
5、驱虫:15-60日龄易患绦虫病,可按每千克体重0.15-0.2g灭绦灵拌入饲料打虫。
6、卫生防疫工作:平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周带鸡消毒2-3次。及时清粪,做好**接种工作。
7、分群饲养:要随时挑出病弱伤残的鸡,进行隔离饲养。为了提高均匀度,应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逐只称重修喙,按体重大小分成3群,分别进行管理。
8、观察鸡群:包括鸡的精神状况、采食状况、排粪情况、外观表现等。
二、育成鸡的饲养技术
1、育成鸡的营养
育成鸡日粮适当减少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是膳食纤维的旧称,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的含量。育成期饲料粗蛋白含量应逐渐减少,即6周龄前占19%,7-14周龄占16%,15-20周龄占12%.通过低水平营养控制鸡的早熟、早产和体重过大,这对提高产蛋阶段的产蛋量和维持产蛋持久性有好处。育成期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比例要适当。地面平养100只鸡每周为砂砾0.2-0.3kg,笼养可按饲料的0.5%添加。育成期食槽必须充足。
2、育成鸡的限制饲养
⑴限制饲养的意义
控制鸡的生长,抑制性成熟,防止脂肪沉积过多,防止产蛋期脱*,可以节省10%左右的饲料。
⑵限制饲养的方法:分为限量饲喂、限时饲喂和限质饲喂。
限量饲喂:限制饲喂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90%.
限时饲喂:分隔日饲喂和每周限饲两种。
隔日限制饲喂:就是把两天的饲喂量集中在一天喂完。
每周限制饲喂:即每周停喂1天或两天。
限质饲喂:如低能量、低蛋白、和低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日粮都会延迟性成熟。
⑶限制饲喂的注意事项
需随时抽测体重,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限制饲喂的鸡一定要断喙,应注意生产成本,要对鸡群分群,如遇到接种、发病、转群等特殊情况,可转入正常饲喂。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成鸡培育到20周龄即转入产蛋期
一、产蛋期的管理技术
1、转群
转群时间:在鸡体重达到标准的情况下,19周龄转群较好。
转群要检查淘汰残次鸡,要按规定装鸡,保证适宜的密度,转群完毕后,要勤加料,不缺水,以减轻应激**。
转群的注意事项
停料:转群前应停止喂料6小时左右,让其将盛料吃完。
捕捉:抓鸡时好抓鸡的双腿。不要抓头、颈、翅膀。
为了减少应激,在转群前不要进行**接种。
2、温度: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高不超过29℃,低不低于5℃,13-16℃产蛋率叫较高,15.5-20℃饲料转化率较高,鸡舍温度超过32℃时,鸡吃料就会减少2-3成,所以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应采取加强通风、搭凉棚、给鸡喝凉水、早晚多喂料等措施。冬季鸡舍太冷,会使鸡产蛋量下降,因此,在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如采取堵严北面窗户、保持舍内干燥、给鸡喝温水等措施。
3、湿度:鸡体能适应的相对湿度是40-72%,佳湿度应为60-65%,生产中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通过空间喷雾提高舍内空气湿度。
4、通风:通风量、气流速度;夏季不能低于0.5米每秒,冬季不能高于0.2米每秒。
5、光照:产蛋期光照原则:光照只能延长,不可缩短,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6小时每天。从18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半小时,到22周龄增加到16小时每天,到产蛋后期,增加至17小时。光照强度不可减弱,光照强度一经实施,不宜随意改动,一般在料槽前据地面两米,间距3米设一个25W灯泡即可达到光照强度。
6、鸡舍环境: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用2%的火碱喷洒,门口设消毒池,在鸡舍外种植一些低矮植物或草坪,以改善鸡舍周围的空气环境。严防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定期灭鼠,防止鼠、猫、犬进入鸡舍,搞好防疫免疫。
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期蛋鸡代谢机能旺盛,营养物质既要维持鸡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又要满足生产需要,此时应提供营养全面、质量高、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并增加喂料次数。当产蛋率达到50%时,也就是24周龄左右,需要改用蛋鸡中档饲养标准,粗蛋白15%,钙3.5%;当产蛋率达到70%时也就是26周龄左右时,改用标准,粗蛋白16.5%,钙3.5%;当达到产蛋高峰期时,喂给粗蛋白19%,钙3.5%的日粮。
产蛋高峰也是采食高峰,一般为自由采食,满足鸡的营养需要,维持高水平2-4周,然后根据产蛋率下降情况逐渐降低饲料标准,当产蛋率下降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要推迟一周再降低。应适当提高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若鸡的高峰期产蛋率超过95%或高峰期延续时间长,多种维生素应以倍量供给,并按每吨饲料100g添加维生素。
另外,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对鸡采食量影响很大,所以在能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冬季由于采食量增加,可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夏季由于采食量减少,可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总之,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补喂夜食一次,饲料要均匀分布,料槽保持清洁,要供给充足饮水,每只蛋鸡每天需饮水220-380毫升,饮水必须清洁新鲜,气温低时饮温水,饮水器或水槽必须每天进行清洗。
产蛋鸡饲料配方
蛋鸡产蛋期的营养消耗比较高,所以应该有饲料应该营养要充足,为了提高蛋鸡的产蛋量,我们鸡蛋网给大家提供以下蛋鸡产蛋期饲料配方,供大家参考!
1.以玉米、豆饼、鱼粉为主的饲料配方
(1)产蛋期常规饲料配方
配方1:玉米60.00,麸皮10.0,豆饼10.0,槐叶粉2.0,鱼粉10.0贝壳粉6.9,其他添加剂1.0,食盐0.1.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是对应于生命运动的能量形式,是生物体直接用来建设自身或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形式。]11.34,粗蛋白16.5,粗纤维2.4,钙3.20,磷0.71,赖氨酸0.91,蛋氨酸[甲硫氨酸是构**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合成。]0.32,胱氨酸[胱氨酸(Cystine)协助皮肤的形成,且对解毒作用很重要,借由减低身体吸收铜的能力,胱氨酸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0.27.
此配方用贝壳粉补充蛋鸡饲料中钙的不足,能量、蛋白质含量比较合适,在产蛋率低的时期,蛋白质含量偏高,在产蛋率高时尚应多添加些钙。
配方2:玉米51.7,高粱5.0,大麦9.0,豆饼15.0,槐叶粉5.0,鱼粉5.5,骨粉2.0,蛎粉6.5,食盐0.3.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42,粗蛋白17.0,粗纤维3.0,钙3.42,磷0.56,赖氨酸0.98,蛋氨酸0.31,胱氨酸0.27.
此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比较合适。
配方3:玉米51.4,高粱5.0,大麦12.0,豆饼12.3,槐叶粉5.0,鱼粉5.5,骨粉2.5,蛎粉6.0,食盐0.3.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42,粗蛋白16.0,粗纤维3.0,钙3.27,磷0.56,赖氨酸0.85,蛋氨酸0.31,胱氨酸0.25.
此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适合蛋鸡的营养需要。
配方4:玉米51.7,高粱5.0,大麦15.0,豆饼9.0,槐叶粉5.0,鱼粉5.5,骨粉2.5,蛎粉6.0,食盐0.3.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46,粗蛋白15.0,粗纤维2.4,钙3.26,磷0.56,赖氨酸0.77,蛋氨酸0.30,胱氨酸0.24.
此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比较合适。
配方5:玉米74.60,豆饼10.56,苜蓿草粉4.00,鱼粉2.50,肉骨粉1.00,石粉5.44,磷酸氢钙1.50,食盐0.4.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2.18,粗蛋白14.8,粗纤维2.9,钙2.56,磷0.61,赖氨酸0.54,蛋氨酸0.20,胱氨酸0.22.
此配方中玉米用量较大,鱼粉很少,为高能量、低蛋白饲料配方。配方中赖氨酸与蛋氨酸+胱氨酸含量偏低,钙也缺乏,应适当调整。
配方6:玉米55.0,玉米脐饼、土杂粮10.5,麸皮6.0,豆饼17.0,鱼粉5.0,贝壳粉3.0,石粉3.0,蛋氨酸0.1,食盐0.4.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30,粗蛋白17.0,粗纤维2.9,钙2.34,磷0.48,赖氨酸0.88,蛋氨酸0.37,胱氨酸0.28.
此配方豆饼、鱼粉用量较大,为高蛋白饲料配方,氨基酸比例合适,只是钙、磷缺乏,应予补充。
配方7:玉米49.62,高粱10.0,麸皮7.5,豆饼9.0,槐叶粉7.0,鱼粉6.0,骨粉2.0,石粉6.5,蛋氨酸0.08,其他添加剂2.0,食盐0.3.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5,粗蛋白14.1,粗纤维3.2,钙3.23,磷0.89,赖氨酸0.73,蛋氨酸0.35,胱氨酸0.17.
此配方是低能量、低蛋白饲料配方,配方中各种营养比例合适。
配方8:玉米64.8,高粱1.0,豆饼18.5,槐叶粉0.5,鱼粉4.0,骨粉1.5,石粉7.3,蛋氨酸0.1,其他添加剂2.0,食盐0.3.
主要营养成分:代谢能11.92,粗蛋白15.3,粗纤维2.4,钙3.20,磷0.60,赖氨酸0.81,蛋氨酸0.38,胱氨酸0.20.
此配方能量较高,在产蛋高峰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
蛋鸡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连续21年成为禽蛋产量多的国家。而在世界范围内,蛋鸡生产正朝着的或跨国的大集团发展,因此生产效率日益受到重视。以上是对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产蛋鸡饲料配方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今后的蛋鸡养殖过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