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才是养好雏鸭的关键。雏鸭出生一个月的这段时间里,身体机能是差的,但生长却是快的,为了提高养鸭收益,只有提高雏鸭的成活率才行。只要注意八点,雏鸭将不再难养。
1、疾病要及早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鸭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雏鸭的饲养环境要经常消毒,保持通风,减少病原菌生存和滋生的机遇。**要早接种。
2、下水的训练
雏鸭如果能够经常下水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还能增加雏鸭的采食量。下水时,要注意天气,好选择温暖舒适的天气。
3、养殖密度
雏鸭的养殖密度要控制好。周16到18只每平方米,第二周11到13只每平方米,第三周9到10只每平方米,第四周7到8只每平方米。
4、全价营养饲料的添加
鸭饲料请求高蛋白、高能量。育雏开端一到两周,日粮中含粗蛋白22%,代谢能[“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是对应于生命运动的能量形式,是生物体直接用来建设自身或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形式。]为每千克2925千卡;第3周粗蛋白19%,代谢能每千克2906千卡,还要补充适量的食盐、多种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矿物质添加剂。雏鸭饲料必需保证品质,严防霉烂变质。
5、喂料要定时
定时喂料能保证雏鸭的饱饿均匀,实现少量多餐的方法。
6、开食要及时
在雏鸭饮过水后就要可以可开食,将混杂料或煮熟的大米、小米,有条件者可加蛋黄,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鸭自由的啄食。雏鸭开食三天后,需增长动物性蛋白饲料[蛋白饲料是一种饲料,指饲料绝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含20%)、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不包括18%)的饲料,营养丰富。],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以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7、先饮温水
当雏鸭出生后的一天之内要让雏鸭饮温水,水中要加入维生素C和葡萄糖,能够加强雏鸭的食欲。
8、温度的调理
育雏时温度的调理极为重要温度的请求是:1周龄[周龄,是汉语词汇,读音zhōu líng,解释为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27℃—30℃,2周龄24℃—26℃,3周龄20℃左右。雏鸭平均散开,活跃好动才是温度适宜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