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乏或不足是家禽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家禽的生长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家禽营养缺乏症[营养缺乏症(nutritional deficiency)是生物有机体由于摄入营养素不足如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各种疾病症状。]的防治工作。引起家禽营养缺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引起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原因分析
一、饲料问题
1、对饲料原料[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质量了解不清。这是目前导致饲料中营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许多饲料厂,尤其是小型饲料加工厂在购进原料时没有进行营养成分的化验分析,调整配方时是套用有关资料上介绍的饲料营养成分表中数据。而这些数据与实际含量之间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当这种差异较大时,配制出的饲料各种营养成分实际含量与标准之间也会出现大的差异。导致配出的饲料营养不平衡。
2、饲料混合不均匀。一些饲料加工设备(主要是搅拌机)的混合均匀度差,各种饲料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进去后混合得不均匀,生产出的饲料营养就不可能平衡。
3、饲料中大多数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之间存有相互影响。在某些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之间存有颉颃作用,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会导致另一种氨基酸的吸收减少,或使机体对另一种氨摹酸的需要量相应增加。在矿物质方面也存有相似情况,如钙的代谢会受到饲料中钙与磷的比例、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含量的影响、日粮中钙含量过高会妨碍机体对锌、锰的吸收而造成后者的缺乏。日粮中能量水平与其他营养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也很重要,若能量水平偏高,会使鸡的采食量
降低而导致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因此,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对于防止营养缺乏症是十分重要的。
二、使用质量低劣的饲料原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原料由于生产地区、单位和批次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存在掺杂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如对某些原料的抽查检测结果表明,有的豆粕粗蛋白含量仅有36%,远远低于43%的正常含量;有的鱼粉粗纤维含量达5%,蛋氨酸含量不足1.3%,而进口鱼粉中这两项指标的含量应该分别为0.5%和1.7%;某些复合维生素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多种化工类添加剂。]的实际含量为标示含量的40%~70%等。如果未对原料加以检验分析,就按常规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使用说明配制,喂鸡后就难免出现营养缺乏问题。
三、喂饲方法不科学
目前,家禽饲养过程中大都是采用干粉料喂饲。如果一次添加饲料量多,家禽的挑食现象就会发生,在鸡的饲养中尤其明显。挑食时鸡总是先食颗粒大的饲料原料,而将粉末状的成分留在料槽底部,如果在鸡没有将粉末状成分采食完的情况下再次添加饲料,会导致粉末状成分一直留在槽底不被采食。这样鸡摄入到体内的饲料就不可能是全价的。
四、添加剂的选型不合理
许多微量营养成分是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饲料中的,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等。目前市场上所售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有专用型也有通用型,有浓缩型也有扩散型。若在种鸡群饲料中使用添加的是商品蛋鸡用的复合维生素,而且添加量也不增加,其结果将造成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雏鸡质量下降,原因就在于种鸡对某些维生素的需要量远高于商品蛋鸡。另外,有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以石粉作载体,其使用说明为雏鸡添加1%~2%,产蛋鸡添加3%~4%,其使用结果可能会在添加微量元素的同时造成饲料中钙含量的超标。
五、家禽的采食量不足
在生产实践中家禽采食量不足的现象可能会发在采取限制饲养措施、炎夏舍温过高、饲料适口性差、笼具变形等情况下。如肉用种鸡在育成期的喂量仅有自由采食量的70%左右,肉种鸭限饲期间的采食量约为正常采食量的85%;夏季舍温超过32℃,则家禽的采食量会比20℃时减少15%~20%。家禽采食量的减少,就意味着营养摄入的不足,若不及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就会导致营养缺乏症的出现。从而影响家禽的生产和健康。
六、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遭受破坏
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在存放期间,其所含的某些营养成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环境条件不适会导致许多种维生素活性的降低,温度高、湿度大、与空气接触、光线直射、PH值变化等都是营养维生素活性的重要因素。即便在较好的条件下贮存,时间过长也会降低维生素的效价。生产颗粒饲料时的高温高压环境也会使其中的某些维生素被破坏。不饱和脂肪酸是家禽营养的一种重要成分,但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也会**变质、各种油脂在高温条件下雨空气接触也会加速其变质过程。饲料原料被霉菌污染后也会导致其中多种营养成分的变化。
七、某些药物的应用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使用某些药物用于防治疾病,有时也会影响某些营养的代谢过程,如作为抗球虫药物的氨丙啉会抑制维生素B1的吸收,长时间使用则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使用某件磺胺类药物则会降低鸡的食欲而导致鸡的采食星减少,造成营养摄入量不足。
八、饲料中存在有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会妨碍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麦类作物的子实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在家禽消化道内与水结合后会发黏,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而且容易形成黏粪,造成蛋壳表面脏污,影响孵化效果。某些饲料中(尤其是青绿饲料)含有较多的草酸和植酸,这些有机酸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影响钙的吸收。在生豆粕中存在的抗胰蛋白酶因子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某些水生动物体内则含有硫胺素酶,生喂时会分解维生素B1,而使鸡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棉子粕中的棉酚不仅对机体有毒害作用,还会月铁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影响它们的吸收。
九、鸡发生疾病或出现应激
鸡患病后,不但影响采食量,还影响到机体某些代谢过程。如鸡患有球虫病时,由于鸡的肠道受到损害,所以会妨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鸡体内的寄生虫,也会与宿主竞争营养;某此疾病引起的腹泻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