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胃相表里,脾气键,则胃气充。脾胃[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之气是历来医家所重视的一个方面,它包括疾病的发生、疾病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都与脾胃之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内经》有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它直接说明了脾胃之气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脾胃之气与疾病的重要关系。养鸡也不外乎于此,脾胃的键与衰,与疾病、与康复都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蛋鸡是如此,肉鸡更是如此。由于肉鸡的饲养阶段和特殊的体征,往往会导致脾气、脾阳的衰败,以至于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或者也因脾胃的衰弱而使自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其它疾病。因此,顾护脾胃之气,在整个肉鸡饲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肉鸡饲养要顾护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它统司全身气血、津液的运化和输布,所以说脾主运化。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由于主运化,所以可对水谷的精微消化、吸收和传输,同时可运化水湿,使水液得以转输和布散;由于主运化,所以可升清,可使清阳上升,浊*下降,亦即统揽一身的升降;由于主运化,所以可统血,可使血液循脉而行,不至溢于脉外。因此,可使全身机能旺盛,*阳平和。在鸡,脾的键运可使消化系统完整,消化机能旺盛;可使水液四布周身,不至壅滞胃肠而泄泻;可使清阳上升,充养肺卫,抵抗外邪的侵袭;可使浊*下降,维系胃的降浊能力,保证饲料的摄入和排出;可使一身之气得以充实,气可摄血,血不外逸。所以又可以说,顾护脾胃是饲养肉鸡的关键措施。
在肉鸡的饲养过程中,如果按生长日龄算,整个生长期应该都在雏鸡阶段,也就是说,也都处在脾胃较弱的阶段之中。所以,当饲喂不合适,使得稚嫩的脾胃受损;或者当药物使用不当,致使脾胃受伤,都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脾气被伤,则运化失职,鸡可表现消化机能衰弱的问题,包括厌食、腹泻等。脾阳被伤,则*寒内盛,腐熟无权。鸡可出现饮食物不消化,饲料便等。此病机的终发展可导致脾气、脾阳的衰败,表现脾不统血——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及粘膜组织的出血倾向;寒湿困脾——出现腹泻,甚或出现腺胃炎、腺肌胃溃疡等。这些疾病问题不但减弱了鸡的生长速度,而且还大大消弱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鸡对其它疾病的易感系数。由于脾为气血之源,气血充足,鸡的各项生理指标才会旺盛不衰,这其中也包括鸡的自主免疫和被动免疫。如果脾气、脾阳衰败,则气血乏源,肌体对免疫的应答也会处在一个极低的范围之内,使得免疫不足以阻止疾病的发生。至此,鸡可表现多病的状态。
那么,如何做才可保护鸡的脾胃,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做的不是用抗菌药[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去无病防病,因为,所有的抗菌药都是为治疗而出,不是为了保健。特别是几天内的小鸡,由于脾胃极弱,对此类药物的耐受能力很差,使用不当将会使本弱的脾胃更弱,致使人为地给以后的疾病发生埋下难以挽回的种子。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抗菌类药物不可以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发现鸡群有潜在的感染,或**病后某些极易继发的细菌病的专用药等,都可以量情而用,因为此时毕竟已处在治疗范畴之内。但是,也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勿使过伤脾胃为度。
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优势,应在推荐之列。比如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医方剂学。],它是由人参(*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组成,是调补脾胃之气的代表方剂之一。它以人参的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配以白术苦燥健脾、茯苓渗湿健脾为臣,更以炙甘草的甘温益气,并合人参、白术可加强益气补中之力,同时又能调和方中诸药,为佐使。四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由于本方四药都是味甘入脾,益气之中有燥湿之功,补虚之中有运脾之力,颇合脾欲甘,喜燥恶湿,喜通恶滞的生理特性。而且,方中药物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作用冲淡平和,因此有“四君子”之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曾说:此方“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虽然此方为人用名方,但在肉鸡使用上,同样会有异曲同工之效。
四君子汤在肉鸡饲养过程中使用,它不但可益气健脾,使本弱的脾胃功能迅速提升,达到增肺气,实肺卫的效果,而且对肠道性疾病同样有极好的预防效果。其原因在于通过对脾胃功能的提升,可保护消化道粘膜的完整,从而抵抗某些感染因子的侵入。而且,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通过加减运用,还可适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可广泛应用的方剂。总的来说,在肉鸡饲养的过程中,健脾胃是成功养殖的步,方法虽不止于此,但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顾护鸡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