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组织滴虫病[滴虫病确实已被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这就是说本病可以经过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是一种常见的禽寄生虫病,幼禽易感染,且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工作。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

禽组织滴虫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特点

禽组织滴虫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1、幼禽易感,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且主要发生于3~12周龄雏鸡,成年鸡也可感染,但多为隐性。

  2、本病[古医书名,提出:“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经口传播。异刺线虫、蚯蚓、小昆虫在本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多与异刺线虫病并发。潜伏期为8~12天,短的3~4天。

  2、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

  4、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缺乏可促使本病的流行。

  二、临床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随后表现为精神不振,行动呆滞,钩头缩颈,两翅下垂。食欲减退,排淡**或淡绿色稀粪,急性重症的粪便带血或完全血粪。头部皮肤和粘膜发绀,呈暗黑色或蓝紫色,故名“黑头病”。病程1~3周,康复后数周至数月内仍带虫。成年鸡感染后症状不明显。

  三、病理剖检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盲肠[盲肠cecum: 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和肝脏,故又名盲肠肝炎。

  盲肠: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肠壁增厚变硬,内容物干燥结实,似干酪样栓子塞在言肠内。盲肠外观似腊肠,横切面为同心圆[《同心圆》,是由李宁强导演、李司棋等主演的一部电视剧。]盘状:中心为黑红色凝血块,中间为灰白色或淡**干酪样渗出物和坏死物,外层为肠壁。肠粘膜坏死、溃疡、出血,严重的可出现肠穿孔[小肠、结肠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因此腹部穿透伤或闭合伤时都容易受累。]而以腹膜炎死亡。急**例仅具盲肠粘膜严重出血性炎症,肠腔内充满血液。

  肝脏:肝肿大,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黄绿色或灰绿色溃疡口。溃疡中心淡**,边缘灰色,有辐射状坏死条纹。许多溃疡可发生融合,形成花环状或片状溃疡区。

  四、临床诊断

  1、肠道病变仅见于盲肠,且横切为同心圆状美耳球虫病相区别。

  2、肝脏溃疡**变为本病特征**变。

  3、鸡头部发绀。

  4、肠内容物用少量温水稀释后滴于玻片上,镜检可见钟摆运动的活虫,即可确诊。高倍镜下可见鞭毛。

  五、防治措施

  1、预防: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蚯蚓等滋生。用左旋咪唑等驱线虫药驭除异刺线虫。

  2、治疗:0.04%痢特灵拌料,0.025%灭滴灵拌料;0.01%~0.02%酚噻嗪拌料或饮水,每千克体重0.7~1.0克苯胺硫尿口服,1%硫化二笨胺拌料等对本病疗效较好。治疗时好合并使用广谱抗菌素和维生素K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